上幼儿园已经两个星期了,让我奇怪的是,孩子从适应竟然变成了不适应。今天和婆婆打电话,经她提醒我在今早送晗晗去幼儿园的时候,打算要跟老师沟通一下。
老师看到我主动询问,便开始跟我畅谈起来,原来她早就打算跟我就孩子的事儿聊一聊。她告诉我:“上个星期来时还挺适应,但这个星期不知道是不是周末的影响,就开始变得爱哭了,嘴里还喊着要妈妈”。除了看电视的时候情绪稳定,只要一关电视孩子便情绪不安地开始大哭起来并且还让老师把电视打开,上体智能课的时候必须要老师带着不然她就不动。
老师又问我:“孩子在家爱说话吗?我观察了一下,她来到了这里,只会说看电视和要妈妈,
爱看电视、要妈妈、在学校不爱太说话、跟不上老师的步子……这些我是压根没想到的。
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心中都是完美的。可现实不是理想主义。也不是单单跟孩子说教几句就能解决的。想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么就得开始复盘孩子的过去种种。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你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的总和。
她刚出生时,被全家人爱着,一直到弟弟出生之前,她是全家人的中心。但有了弟弟以后,她便和奶奶一起睡了,开始失去了妈妈夜晚的陪伴,孩子吃醋嫉妒的心理便被激发出来,她经常打弟弟,一开始我总以为是孩子的不懂事,使坏。后面开始认真的反思,发现这一切都是大人造成的。因为有了老二开始把这种爱转移,对老大做出来的一些过分举动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看到的只是她的任性暴力。我开始着手改变,从自己做起,我认为只要行动一切都来得及。
弟弟六个月的时候,我就把老大带到我身边一起睡,后面虽然磕磕碰碰的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但也就这么过来了。
到后面天气冷,也因为两个孩子实在不方便带出门,就经常给孩子看电视,有次因为邻居家的小孩用凳子砸破了她的鬓角,婆婆再也不让他和其他的同龄小孩子在一起玩。我在婆家没有朋友,出去也是家人带着,见的也都是他们的亲戚。我想,问题大概就出在这,我没有社交活动,长期在家,虽然我刻意培养孩子自己独立,但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她不常出去接触别的小朋友,那么只要和不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会给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方面我想起来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的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过家家,另外那时候我还是独生女,父亲经常陪伴我,他一有时间就带我外出活动。之后我的性格便随了他。
因为那时没有除了电视以外的电子产品,如今这个时代信息发达了,人人都刷抖音打游戏。已经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也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情感和需求。回想一下就能知道,现在很多人已经被手机牢牢抓住了心智,吃饭睡觉必看,有的已经到了不看手机便上不出来厕所的地步了。我也曾经深受其害,一直是到我从这个深渊里解脱出来,才开始和孩子建立起心灵的桥梁。
其实啊,看电视影也好刷抖音也罢影响的并不只是孩子的眼睛,还会分走孩子的注意力,试想一下,大人沉迷抖音和游戏的时候,只要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会变得心神不宁。原理是一样的。
溺爱孩子也会害了孩子,当孩子在家长这里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时,离开了家庭这个环境,他便会发现,他想要的得不到了,便会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巨大落差。然而不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对此早已稀松平常。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家长也不是事事都能办到的。
我们要从行为上改变,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光看表面,只用语言去劝诫孩子,让孩子多说话,互动。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用一个词形容: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