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朋友邀请去了她的住处。早已从她的朋友圈,感受到了她的小资情调,也在上次端午过节的时候,亲自领教过她先生的动手能力。
她们从深圳梧桐山这么一个文艺范的环境,搬到义乌这样一个所有的代名词都是商业的城市,我想,应该是不自在不适应的。也不可能一下子习惯及喜欢上这座城市的。想想我自己都是用了10多年,才融入义乌,扎根于义乌,并且深深爱上这座城市的。
与看图片分享不同的是,去到现场,亲自看每一个布置,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细节,那都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义乌的朋友,应该很能想像那种三合一的曾经办过家庭式作坊的小工厂的套间,是怎么个场景。但经过她们简单的改造,居然可以如此简约质朴,环保整洁,充满个性,彰显气质。
我们同行三人,有一位朋友在广东的别墅花了四百多万装修,另一位朋友在新科花园的套房应该也是现代风格的家居。但到了她的环境中,孩子们在她们为他布置的海洋色彩系列的活动房中玩耍嬉戏,我们在焚香品茶中,更多的是对他们用心生活,创意无限的环境,发出的无数的赞叹与羡慕。
有一个动手能力强有艺术美感的先生,有一个琴瑟合鸣花时间保持整洁的太太,有一个乖巧懂事体贴的孩子,这种幸福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与替代的。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有着物质所不能比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前段时间,我也在花大力气与时间,想整理自己的四合院。这上下近800平方的空间,我努力地想回归到整洁,简单适合孩子成长的空间。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还劳累大姐数次从东阳赶过来帮忙。虽然有所改观,但离自己想像当中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而且,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去保持。我们散漫随意的习惯,已经经年累月。我们节俭不舍的传统是根生蒂固。
我永远记得这样的场景,小时候,我整理了抽屉,把一些明显不用的物品丢了出去,可没多久,我又发现她们回来了物归原位,是奶奶不舍得又捡了回来,她想着现在不用未来说不定会用到。我从小基本都在她身边长大,受她的影响是深远的。
还有一个情景刻骨铭心,小时候没有自己的房间,很想有个自己的空间,好不容易姐姐们都读书打工去了,终于有一段时间是可以自己支配的。我找桌子,糊窗户,整理书桌,努力想创造一个自己的空间。但很快就各种物品堆过来。
小时候,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是不易的,家里也是各种物品堆放,没有时间专门清理汇类的,只是到了过年,会有一二天专门的大扫除。
原生家庭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身上有着明显的烙印,反省中我在尽自己的努力,关键的是,我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可以给她们什么样的影响,是我需要思考并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