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DownRuleDriver 是 cascades 论文的标准实现,我们以下面的 case 来跟踪代码:
LogicalAggregate(group=[{0}], groups=[[{0}, {}]], C=[COUNT()])
LogicalProject(DEPTNO=[$2])
LogicalValues(tuples=[[{ 100, 'Fred', 10, null, null, 40, 25, true, false, 1996-08-03 }, { 110, 'Eric', 20, 'M', 'San Francisco', 3, 80, null, false, 2001-01-01 }, { 110, 'John', 40, 'M', 'Vancouver', 2, null, false, true, 2002-05-03 }, { 120, 'Wilma', 20, 'F', null, 1, 5, null, true, 2005-09-07 }, { 130, 'Alice', 40, 'F', 'Vancouver', 2, null, false, true, 2007-01-01 }]])
TopDownRuleDriver 主要有以下成员:
-
TopDownRuleQueue ruleQueue
:用来管理 TopDownRuleDriver 用到的 RuleMatchs -
Stack<Task> tasks
:用来管理 Tasks
一、概述
总结来说,TopDownRuleDriver#drive
的执行逻辑如下:
@Override public void drive() {
TaskDescriptor description = new TaskDescriptor();
// Starting from the root's OptimizeGroup task.
tasks.push(
new OptimizeGroup(
requireNonNull(planner.root, "planner.root"),
planner.infCost));
// Iterates until the root is fully optimized.
while (!tasks.isEmpty()) {
Task task = tasks.pop();
description.log(task);
task.perform();
}
}
整个优化过程由上面的循环驱动:不断从栈顶取出 Task 执行,Task 执行中又会产生新的 Task,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栈为空(或者某个 Task 执行抛异常)。
二、各类 Task 串联
可以看到,一切优化都是从 OptimizeGroup(root)
的 task 开始的。
2.1、Round1
2.2、Round2
以 VolcanoPlanner 的 RelSubset root
成员为起点,自下而上,不停的探索 inputs,根据不同情况,执行创建 Task、Task 入栈、Task 出栈、Task执行等操作,直到 Stack<Task> tasks
为空或过程中抛异常为止。以 Stack 模拟了递归的实现。
具体来说,基于 RelSubset root 创建 OptimizeGroup 类型的 Task 并入栈,从 tasks 出栈,得到 Task 并执行 perform()。每个 Task 都有绑定的 RelNode,我们下述统称为 boundRel
-
如果 Task 是 OptimizeGroup 类型:对于该 Task 的 boundRel 的 set.rels
- 先对于其中的 logical 类型的 RelNode 创建 OptimizeMExpr 类型 Task 并入栈
- 再对其中的 physical 类型的 RelNode 的 inputs 创建 OptimizeInput1/OptimizeInputs 类型 Task 并入栈
-
如果 Task 是 OptimizeMExpr 类型
- 创建对于 boundRel 的ApplyRules 类型的 Task 并入栈
- 对于 boundRel.getInputs() 中的每个 input,创建一个 ExploreInput 类型的 Task 并入栈
-
如果 Task 是 OptimizeInput1 类型:为只有一个输入的 physical node 优化其 input 的 Task
- 创建 CheckInput 类型 Task 并入栈,主体是 physical node
- 创建 OptimizeGroup 类型 Task 并入栈,主体是 physical node 的 input0
如果 Task 是 OptimizeInputs类型:用于优化 physical node 的 inputs。此 Task 计算的适当上限(RelOptCost upperBound)并调用 OptimizeGroup Task。 当 input 的 upperBound 小于 input 的下限时,Group 剪枝主要发生在这里
-
如果 Task 是 CheckInput 类型:
- 如果 input 发生变更(可能由其他规则的action导致),对于 input 创建 OptimizeGroup Task 重新 explore
- 如果 input 的 inputs 都已经 explore 过,函数返回
- 如果是 OptimizeInputs Task 创建的 CheckInput,会计算当前的 lower cost 并向上更新 OptimizeInputs 对应的 lowerBoundSum ,即 OptimizeInputs 对应的多个 inputs 的 cost 之和
如果 Task 是 ApplyRules 类型:从 TopDownRuleDriver 的 TopDownRuleQueue ruleQueue 成员 pop 出适用于 boundRel 的 ruleMatchs 并为每一个 ruleMatch 创建一个 ApplyRule (主体是 boundRel 对应的 RelSubset 及 ruleMatch)类型的 Task 并入栈
如果 Task 是 ExploreInput 类型:对于 boundRel.set.rels 中每个 logical node,创建一个 OptimizeMExpr 类型的 Task 用于进一步 explore inputs
-
如果 Task 是 ApplyRule 类型:说白了就是将一个 ruleMatch apply 到 boundRel,生成新的 plan,新的 plan 又会进入到某个 RelSubset 中,进而又会进一步触发后续的优化任务(这部分位于 onProduce)
- 如果产生的是 logical plan 则生成 OptimizeMExpr
- 如果产生的是 physical plan 则生成 OptimizeInputs
-
如果 Task 是
ExploreInput
类型:和 OptimizeGroup 对等的作用,也是优化 group,差别是这里只处理group.set.rels
中的逻辑算子。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里 explore 的值:- 如果是通过 OptimizeGroup 生成的
OptimizeMExpr
,explore=false - 而通过ExploreInput生成的
OptimizeMExpr
,explore=true
explore 会影响 applyRules 的时候的 rule 的筛选,为 true,只会 apply TransformationRule
- 如果是通过 OptimizeGroup 生成的
上述这些 task 共同构成了 top-down 优化的递归过程。上图是各个 task 之间的调用关系,蓝色回边意味着递归进入下一层节点
三、关键要点
3.1、停止条件
- tasks 为空
- Task 执行抛异常
3.2、复用
以 OptimizeInputs、OptimizeGroup
的 perform 方法为例:
@Override public void perform() {
RelOptCost winner = group.getWinnerCost();
if (winner != null) {
return;
}
当 RelSubset 已经被 fully optimized 后(也就是 RelSubset 中的每个 RelNode 都被优化过或剪枝了),Task 直接返回无需再执行
四、剪枝
4.1、通过 lower bound 与 upper bound 剪枝
在 TopDown 优化中,对于一个 RelSubset,会有一个 RelNode 会率先计算出 cost,此时会暂时将该 cost 设置为 RelSubset.bestCost,同时赋值给 RelSubset.upperBound
,当要对同 RelSubset 的其他 RelNode 及其 inputs 进行向下搜索时。
有没有可能在搜索之前,就可以判断其代价已经过大,无法产生比当前 bestCost 更好的 cost,从而实现 purning 呢?
比如,此时 best(RelNode)如下,bestCost/upperBound 为 {84.80000000000001 rows, 1702.8593150429992 cpu, 0.0 io}
EnumerableMergeJoin(subset=[rel#11141:RelSubset#6.ENUMERABLE.[2]], condition=[=($0, $2)], joinType=[inner])
EnumerableProject(subset=[rel#11087:RelSubset#3.ENUMERABLE.[0]], DEPTNO=[$0])
EnumerableTableScan(subset=[rel#11091:RelSubset#2.ENUMERABLE.[0]], table=[[scott, DEPT]])
EnumerableProject(subset=[rel#11110:RelSubset#1.ENUMERABLE.[1]], EMPNO=[$0], DEPTNO=[$7])
EnumerableSort(subset=[rel#11113:RelSubset#0.ENUMERABLE.[7]], sort0=[$7], dir0=[ASC])
EnumerableTableScan(subset=[rel#11100:RelSubset#0.ENUMERABLE.[0]], table=[[scott, EMP]])
接下来,要去 check 同一个 RelSubset 下的另一个 RelNode(记为 anotherRel)及其包含的各级 children 来看是否会有更加 cheap 的 cost。
EnumerableHashJoin(condition=[=($1, $2)], joinType=[inner])
EnumerableProject(subset=[rel#11110:RelSubset#1.ENUMERABLE.[1]], EMPNO=[$0], DEPTNO=[$7])
EnumerableSort(subset=[rel#11113:RelSubset#0.ENUMERABLE.[7]], sort0=[$7], dir0=[ASC])
EnumerableTableScan(subset=[rel#11100:RelSubset#0.ENUMERABLE.[0]], table=[[scott, EMP]])
EnumerableProject(subset=[rel#11145:RelSubset#3.ENUMERABLE.[]], DEPTNO=[$0])
EnumerableTableScan(subset=[rel#11091:RelSubset#2.ENUMERABLE.[0]], table=[[scott, DEPT]])
这里会计算两个值:
-
RelOptCost upperForInput
-
upperForInput = planner.upperBoundForInputs(
anotherRel
, upperBound)
- 得到
{35.453197385386396 rows, 1702.8593150429992 cpu, 0.0 io}
-
-
RelOptCost lowerBoundSum
:- 即 anotherRel 的所有
planner.getLowerBound(input)
的 cost 之和 - 得到
{42.0 rows, 1668.6593150429992 cpu, 0.0 io}
- 即 anotherRel 的所有
当 upperForInput < lowerBoundSum
时,无需再向下搜索 anotherRel 的各级 children 了,达到了一个剪枝的目的。目前在 Calcite 中,cost 的比较主要看 rowCount,不怎么看 cpu 和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