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刷朋友圈,我发现身边朋友很多都在打同样的鸡血,而且剂量不轻。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国民老爷王健林的一天行程,是这样的:
嗯,震惊了有木有?
1
一个62岁的老头子,精力竟如此充沛。是的,没错,王健林4点一刻起床,当日飞行6000公里,停留两个国家三个城市,而且万达微信君强调“其实,他每天的日子几乎都这样忙碌。”
别忘了,他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据万达集团2016上半年经营简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收入290.3亿元,按照182天算,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每天收入1.6亿元。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嗯,人家说的是,一天挣一个亿!
2
想想自己这些年的默默无闻和狼狈不堪,如同大多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留在城市,却没能力把家留下来。但你还是一如既往的坚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来的,至于这个未来怎样美好法,自己是没有具象的概念的,只是按照世俗的标准,去把自己活成成功的模样。
你每天还是七点起床,用廉价的护肤品和香水,掩盖城中村的难堪,花三块钱提个早餐,涌入奔波劳碌的人潮中,投进那些所谓有梦想的繁华里。
但,梦想毕竟是个稀缺品。犹如北京路上璀璨的项链,你梦寐以求过,却不曾拥有,即使你当下需要的,仅仅是一条保暖的围巾。
所以,在群体普遍迷茫、困顿时,每个人都惺惺相惜,抱团取暖,打算用日复一日的轮回去完成庸常的一生。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是否用尽二十岁的尾巴,去丈量完这段路,就可到达诗与远方。一如既往的庸碌,平静。
3
但不知哪天起,鸡汤文化澎湃而来,好比一场全民狂欢的文化复兴,连卖菜的大妈都在午饭的间隙,去转载一段励志、正能量的段子,然后加上几句醍醐灌顶般的感悟,感叹越活越感觉以前的自己是个SB,仿佛灵魂升华只是一瞬间的事,巴不得连饭都不吃,下一秒就去执行这条神圣的指引。但第二天醒来,菜照卖,饭照吃,还是会为一毛钱斤斤计较,还是在为儿女的59分忧心忡忡,还是会一言不合就大吵一架,看来,那碗鸡汤不够烈,根本不能治愈由来已久的精神残缺。
为什么会这样?
还记得之前特别火的科比励志篇——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
一个伟大的球星,是由无数个凌晨四点的刻苦去塑造的。一个首富,是由无数次近乎苛刻的时间管理去成全的。
是不是耳畔不由自主的声声鞭笞:比你牛逼100倍的人都在努力,你有什么理由懈怠?比你成功的人都在争分夺秒,你有什么理由停歇?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学习,你有什么理由去花前月下?
是不是熟悉的配方?是不是无地自容到想狠狠抽自己几巴掌?还趟着干嘛?人家一天赚一个亿都在争分夺秒,现在不是睡觉的年纪,你应该去看书、学软件、上夜校、去考证,一点还没到就睡了,你怎么跟人家拼房子、抢老婆?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4
有一段时间,我还真的认真起来了。晚饭过后,去运动一个小时,陪女儿玩一个小时,哄她睡觉,洗完澡,已经是十一点有多了。但壮志未酬的我给自己下定决心:睡前必须花两个小时看书学习,总结工作,偶尔有灵感还得写点不入流的文章。这样下来,其实基本上没超过凌晨两点是无法入睡的。在开始那段时间,我还暗自得意,自诩是个勤快的赶路人,比身边的平凡之辈档次高觉悟好。我想在别人还没参悟之前,来个漂亮的一骑绝尘。于是乎,完成一件事后,大半夜勤快的发个朋友圈,告诉身边的人:瞧,我在努力,你呢?然后第二天都会看到别人疯狂的点赞,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我很享受那种被人仰望的虚荣,仿佛在上帝的视角去俯视芸芸众生,教你怎么做人。
当你看到马尔代夫的鱼儿跃出水面时,我在奋笔疾书。
当一场煽情的电影让你泪流满面时,我的商业PPT已完成一半。
当你在秋日球场上挥汗如雨时,我在学习第三种图片处理软件。
似乎与成功无关的一切,都不配我的二十几岁。
但我毕竟是二十岁尾巴的人,无论精力还是学习力都不比当年。在熬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渐渐向我发出警告:头痛、恶心、感冒,还有顺其自然的失眠。
慢慢的,脾气也变得暴躁,经常毫无保留的跟最爱的人吵架,有一次还把水杯、碟子摔破一地,吓得1岁多的孩子哭了整夜。工作上也是举步维艰,记性差、效率低,很多以前从没有过的失误也接二连三的刺激着我。
慢慢的,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已经超出我想象,再这样下去,在理想升起来前,我已经垮了——身心彻底的垮。
在好友的提醒下,我不得不放弃那种近乎疯狂的活法,慢慢回归正常人的轨迹,工作、生活、运动、看书,慢一些,不争一些,有节奏的进行着,不偏不倚。
那天,清风不燥,阳光正好,看着女儿在公园里嬉笑追逐,我竟感觉到一种失去很久的舒服,我知道,它叫心安。
5
我尊重每一个在奋斗路上的人,也不反对每一种通往成功的可能(当然反社会反人类的例外),因为和大家一样,我也只是个赶路人。但我真的不认为那些所谓成功学的贩卖有多大的意义。人这一生,不外乎处理三件事:
人与事物的关系,谓之物质;人与人的关系,谓之情感;人与心的关系,谓之心灵。物质是基础,情感是纽带,心灵则是支柱。
三者之间并没有标准的先后排序。意思就是,并不是通过出卖感情,践踏道德底线,贩卖灵魂,获得了一定的财富,然后才后知后觉,顿觉今生有愧,给予家人朋友最好的物质生活,不遗余力去做慈善、积阴德。
社会越来越开明,但不代表一个孝顺父母的杀人犯就可以得到法律的宽恕,一个父爱如山的出轨男人就该免受道德的批判,一个身强体壮的乞丐就该得到社会的怜悯。同样的道理,左右逢源的慈善家,光环背后究竟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狠毒手段;独善其身的政客,无能无为的背后葬送了多少群众的福祉;嗜钱如命的资本家,纳税的钱里究竟有多少肮脏的成分。
厚实的物质基础给予,不能弥补情感的破裂,更不能填补精神的空缺。
但我不反对任何人通过努力、正当手段,去争取更好的物质生活。因为你跟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人,去讨论阿拉斯加如画的雪景,探讨莫奈的画有几层意境,显然是在找抽。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一个人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与心灵的关系,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是一场持续不断的修为。
最近看到篇文章,非常有意思。一个作家很规矩的开车在路上,结果被一个开三轮车的农民工撞上了。本来作家看没什么损失,不打算计较什么。但农民工反而有理了,吊起嗓门大喊:怎么啦,开小车的怎么啦?有钱了不起啊,欺负穷人啊?这下倒好,旁边很多跟他一样的穷人涌过来,纷纷指责这位并没过错的作家,都是脏话连篇夹带道德绑架的攻击。作家无语,只得塞了些钱,去结束这场闹剧。
回来之后,作家感叹了句:你穷你有理。
显然,个人的修养,思想的境界,跟金钱真的没半毛钱关系。
6
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很多贩卖的成功学,到处充斥着一种偏激主义,我管它叫社会荷尔蒙。如何赚到第一桶金,你跟马云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成功者的十大要素。。。。。
翻翻那些所谓的教人成功的书籍,无非都是同样的套路:列举一大堆名人的励志故事,总结几条成功路上的捷径,强调一些必须要强大的素养,诸如此类。
我想说的是,别TM误人子弟!
因为,任何成功的人背后,都有千丝万缕不可复制的因素牵连着,缺一不可,而且独一无二。
并不是说你凌晨四点起床打个球,就能成为科比,科比的成功除了他的勤奋,还有优秀的培练师、专业的理疗团队,还有惊人的身体素质。你说你除了起床时间能接轨,哪样能跟别人比?你那小身板,真的能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吗?搞不好,反而弄巧成拙,断送了运动生涯。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也没太多的参考价值。
我不反对有些人通过劳动付出,写书赚钱。但前提是,你不能以救世主的姿态,去普及一些根本行不通的方法和根本没深度的思考,误导别人,尤其是年轻人。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偶尔看到一两本成功学的书,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于是,旷课去做兼职、做所谓的项目,目的只有一个——尽快挖到人生第一桶金。本该干净纯洁的象牙塔,沾惹了一身铜臭,渐渐的与社会的边界变得模糊。
我还记得我们学校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真心希望芊芊学子们不要过早的接触所谓的成功学,那都是些与你们年龄不匹配的旁门左道。一个本该明净祥和,书香四溢的校园,一个本该潜心做学问的殿堂,一个影响国家民族未来的孵化器,真的不应该堕落成商业的红海。试想一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里的人,只懂得经商赚钱,不懂仁义礼智、科学兴邦,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难道有一天要和美国打仗了,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只是钱,而不是更精准的导弹,更可靠的卫星,更团结的人心。买呗!拜托,美国人肯吗?
所以,同学们,别把美好的读书时光,浪费在后半生都要从事的庸常之事上。
那些天天吹嘘的成功促成班,真正相信他们的都是那些没什么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迷路人。假如你的方法真的有效,你就不会天天费神写书写PPT去培训捞金了,只需认认真真看完自己写的书,然后一字不漏的去执行,你就成下一个王健林了。对哦,你要把成功的方法发扬光大,普度众生,并不是为了万恶的金钱。拜托,拯救人类的事交给上帝吧,很累的。
是这样吗,大师?
本文系杂乎原创,版权归作者木森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