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一)关于成绩:分分分,真不是命根!
我中考的时候670分满分,我考了599(体育还考了32分,比那些满分的同学吃亏了18分),重点高中可以闭着眼填报,于是我填报了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中,省重点,本市当时的前三强的重点高中,高中分班的红榜上,班级里我排名靠前。
只不过在高中三年,我只在高三的时候上过一个月的晚自习,因为我们学校是省重点高中,所以规范性办学,没有晚自习。若干年后,我跟出身农门的先生聊起来各自的高中生活的时候,显示出来我们高中生活对于时间安排上的很大不同。
是否住校:我-不住,天天走读,交通工具公交车或自行车;
先生-住校,一月回家一次,交通工具自行车。
时间安排:我-早7:20早自习,下午4-5点离校,没有晚自习;
先生-早5点起床,晚自习到晚上10点,没有双休。
对于分数:我-高一的时候放松对自己要求,高三开始发力冲刺;
先生-高二时做当年的高考卷子已经可以达到重点线。
成绩看法:我-分分分,真不是命根,客观看待一切考试结果;
先生-高考发挥失常,不过无悔因为已经尽力而为。
高考我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我们俩高考都发挥失常,化学我大失水准,少考了三十多分,先生则是几门下来比平时成绩总体少了几十分,还不如高二时候做当年高考卷子的模拟测分数高,否则,我们也不会相遇在我们的大学母校。
犹记得,高中时的班主任对我们耳提面命:“别不重视分数,高考的时候差一分,全省排名就差一个足球场的人去,可不敢轻忽。”
虽然我们当年高考都是发挥失常,但是,于我俩而言,于我们人生而言,这并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俩不约而同的把此次实力看成是上天给我们开一个小小的玩笑——幸而有平时扎实的学习,我们的结局还不错,上了母校——多少年后看来,我们不由感叹,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我祝福即将步入考场的各位,一切顺利~即使如当年的我们一样发挥失利(呸、呸、呸),不要太过在意,其实,高考还是很客观的,三年的积累,即使失利也差不到那里去,还可以选择今年就读或者是复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总之祝各位一切顺利~
PS:平时认真学习真的很重要~
(二)只用过一次的食堂:
上高中之前,我听说学校有食堂,在小学、初中都没有体会过食堂的我对于传说中的食堂充满了期待,作为一枚爱吃的小姑娘,中考之后的那个暑假里,我的脑子里时常浮现起关于食堂排队的若干镜头——比如排队打饭了、比如跟好朋友讨论饭菜了、比如期待食堂的菜谱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正式开学前看分班榜的时候,我们就得知了一个“噩耗”——我心心念念的那座学校食堂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在暑假已经被拆除,改建工程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高中的时候,学校离我家坐公交车不堵车二十五分钟车程,五站地,中午时间有限,回家吃饭显然不现实,我们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家就住在校门口的楼上,让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好生羡慕。
有的人可能说了,食堂不行、回家也不行,那干脆点外卖吧——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现代快捷的外卖及手机支付出现——甚至手机还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外卖解决显然也不可能。
民以食为天,午饭大事如何解决呢?幸而,好消息是——学校食堂拆除的时候还没有“赶尽杀绝”——留下了一个锅炉房,学校还是可以供应主食馒头以及免费热菜服务的。
于是,我就加入了带饭的队伍,这一带饭就是三年。每天上学早晨起来,妈妈都会给我炒热菜或把冰箱里的酱牛肉、排骨等硬菜放入我的饭盒,然后我一手提饭盒,一手拿书包,拼命挤上公交车,有的时候我的书包甚至被挂在公交车身外,下车的时候反而没那么拥挤,难得的是因为老妈仔细的缘故,这三年我带的菜里甚少有汤,没有发生过一起菜汤滴漏的“惨案”,现在的外卖商家打包的时候真是可以好好学学。
高一第一学期我们的热菜服务还是很正常的,后来因为中午留在学校吃饭的人数增多,高一第二学期起,我们无法热菜了,那怎么办?凉拌,这能难倒智慧的家长吗?家里给我买了便携式酒精炉,中午我们四个女生吃饭,完全可以满足热菜使用。不过她们仨胆小,我负责操作。
我们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同学们聚在一起,想起来高中的时候生活委员(男生)每天负责统计吃馒头的数量,然后中午生活委员带几个男生把馒头笼屉给抬回来。有的时候,统计会产生出入,多出来1-2个馒头,那就要生活委员跟同学们商量,谁愿意吃那个多出来的馒头。生活委员坐在倒数第一排,而我的位置是正数第一排,每到这时候,生活委员都会扯开他的喉咙,对着坐在前排的我喊:“**萌,中午有人不想吃馒头了,多出来一个,你中午吃俩可以吗?”
没到这时候,班级里就会出奇的安静,中午不在班里吃饭的同学就会对我侧目,每到这时我没有一般女生的气急败坏,而是会大声说:“行,没问题。”
有的男生就会问我,怎么吃这么多?我说:“学习多累啊,不吃多点没劲儿。”
男生:“你吃这么多,怎么也不见长个或者长肉。”
我:“。。。。。。。”内心真想回他一个:“你怎么不给我比学习?”
很快,我的饭量就不是新闻了,因为男生们在创造一个个记录,时至今日,我仍能记得,那之后不久,我们班一个男生,中午饭是他妈妈给他炒的十七个鸡蛋,外加三个馒头。
就这样,高中三年,我们在食堂的缺席中这样度过,不过就当我认为我跟新食堂无缘的时候,我的高中毕业季到了——学校决定毕业典礼在新食堂的二层大厅进行——当我激动地从校长手里接过高中毕业证书的时候,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向成年人的世界迈进了重要一步。
(三)多姿多彩的生活: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毕业之后的某一年,我们的母校校址被改成了一所初中,而我的高中母校外迁到一所大学里。校园还在,但是母校已经不在。若干年后我再次回到学校,漫步校园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认出来我们的音乐教室——我们曾经在里面引吭高歌。
路过实验楼的时候,我想起来我们在实验楼里做过的一次次高中物理和化学实验。
除了音乐教室和实验楼之外,在学校操场边就是我们的图书馆,那时候,我最喜欢去校图书馆借书看,喜欢那里面的味道、喜欢那里面的变换的光线,最有创意的是我们校图书馆的顶层还建了一座小天文台,据说天文台的球型屋顶是可以打开的,天文小组是可以通过望远镜去做天文观测的,可惜我对天文学没有兴趣,要不当年我怎么也要报天文小组的。
不管怎么说,老师对于学习的要求还是抓的很紧的,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高三冲刺的时候,我以每天一根圆珠笔芯的速度消耗着,每门课的老师虽然一如既往的“慈眉善目”,但是高三的时候,每天每堂课留的作业至少都是一套卷子,所以,圆珠笔芯的消耗也成为了我们”苦中作乐“的高中生活的注解。
不管是高一还是高三,每年我们雷打不动要召开全校运动会,市里有活动,我们还会积极参加。当时的我不知道的是,就在我们热火朝天的参加各种活动的时,我家先生所在的高中里,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多年后,我问过先生,当年他们为什么这么拼?先生回答:”因为于我而言,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重要的机会,没有之一。”先生说得,何尝不是我想说的呢?作为普通工人的孩子,高考何尝不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2021年的高考是后裔情时代的第一次高考,我能想起来的还有很多,只不过文章的篇幅有限,我先写这么多,最后,我想告诉各位的是:
我感谢当年的高考,给了我改变命运、打开新世界的机会;
我感谢当年的自己,相信自己、不轻言放弃,抓住了转变命运的机会;
我感谢中国的教育,相对公平的机制,给了普通孩子进阶的希望;
我更感恩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给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让我持续翱翔!
最后的最后,我想告诉各位高考学子:你们很幸运,出生在强大的中国,有这么相对公平的机制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就是平时努力的客观展示,预祝各位在高考中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