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杨忠臣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训练营实操时我参与表演的绘本。初次阅读时,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再次阅读后,我把这三个阶段冠以三个关键词。
第一阶段:依赖。
小时候,爸爸工作忙,只有周日才有时间带我去散步,走过石泉,走过小树林,在悬崖坐看太阳落山才回家。
摔倒了,他会抓着我的手,帮助我继续上路;走累了,他会把我放在肩膀,我问爸爸是不是好重,爸爸说是挺重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我放下来 ,我想:也许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
第二阶段:叛逆独立。
长大了,我对爸爸的态度却开始不耐烦;再大些,住的离家稍远,虽然经常回家看望,也带女朋友回家见过父母,但是已没有共同语言。
第三阶段:理解。
父母老了,我又跟爸爸重走了一次儿时散步的路,他被绊到时,我会像他当年扶住我一样扶住他,我们在悬崖上看夕阳,很幸福。回家时,爸爸走不动了,我背起了爸爸,爸爸问是不是太重了,我说是有一点点,不过,这不能算重。
我想爸爸以前对我说的话:“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这是真的。
这本绘本虽然是由国外引入,但描绘的故事也真实反应了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儿子和父亲相处的过程和状态,包括我在内。
小时候,觉得父亲伟岸高大,无所不能;青年时,觉得父亲落后,渐行渐远;成年了,慢慢懂得父亲的那份爱和责任,开始和过去和解。
现在我处于理解父亲的阶段,也处于女儿依赖我的阶段。读过《和爸爸一起散步》,内心是有触动,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不要让这种循环再重复。
与其让孩子在以后理解我们,不如现在就多些陪伴,一起成长,一直保持沟通交流,把自己的世界展示给孩子,也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孩子逐渐筑建的世界。该主动的就主动做吧,接下来的随遇而安。
另:
绘本中还有一个母亲的形象也值得留意,在故事中:每次我和爸爸远行,妈妈都会安详的目送我们;秋冬时节,她会叮嘱我们添衣防寒;她陪伴着爸爸说说这,说说那;她还会在我失恋时牵挂。
传统的中国父子之间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家庭里重要的感情枢纽就是母亲,她是让家庭和谐有温度的灵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