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
【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感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国民党围追堵截,设置了四道防线,企图将红军扼杀。红军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重重防线,从瑞金出发,举国大迁移。
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军渡过长江进入四川,每个渡口都有重兵把守,各个道路都被封锁起来所有渡船撤到北岸。红军到达唯一一个可以摆渡的地方皎平渡,穿上国民党的服装,让一只船开到南岸,坐船进入四川境内。蒋介石发怒,亲自坐镇四川,希望在另一个战略要冲大渡河上阻击红军。
强度大渡河是关键一战,如果失败,可能被歼灭。当年石达开的十万大军就被曾国藩领导的清军包围,全军覆没。当红军急行到泸定桥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撤走,只剩下了十六条铁索。敢死队的战士们攀缘着铁索,背着木板,顶着密集的炮火冲向对岸。一梭子单呼啸而来,一个战士跌落山涧,下一个战士迅速冲上去,铺上木板。一个战士冲到对岸,拉响手榴弹投向碉堡,一掷中的。红军的英勇震撼了守桥头的敌军,他们纷纷溃退。大军渡过泸定桥,进入凉山,渡过草地,转战陕北。
过草地,红军战士挖草根,吃树皮,还有随时陷入泥沼的危险。但是万众一心,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的故事,无不展示革命的意志,无私奉献的集体精神。一个苹果转一圈吃不完,一碗粥分着喝,感人的事件,今天读来仍热泪盈眶。
长征是战略转移,奔赴抗日前线;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所到之处宣传党的思想,传播党的政策,没收富人的财富,分给群众田地和物产。打土豪,分田地,深入人心,农民送子弟当红军,革命队伍不断壮大。
长征,保存了有生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在各地留下干部,发展游击队伍,在敌人的心脏上插了一把又一把刀。长征,为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