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临近了,昨天睡前,一打开朋友圈,看到许多家长都在刷一个段子——“本周最重要的三件事:1、陪孩子复习要沉得住气,切记孩子是亲身的,他不会是因为遗传你!2、周五考完试别问考的好不好,先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毕竟他也辛苦一学期了!3、周末出成绩切记要淡定,控制好体内的洪荒之力!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考试范围,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看到孩子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现如今,孩子要面对的期末考试,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家长巨大的压力,下了班,陪着孩子练口算、印资料、考背诵、报听写……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少家长娱乐活动全取消,公司应酬全推掉,一心扑在孩子的复习上。就在昨天,我任教的三年级班上小娃丁丁终于忍无可忍,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才三年级,期末考试到了你们就紧张成这样,以后我参加高考你们要怎样?”
在大多数家长一致的紧张焦虑之下,这样的段子刷爆朋友圈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看到有不少家长也深受触动,发完朋友圈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是要好好带娃出去吃顿好的补补,不管考得咋样!”看来有不少家长幡然醒悟,要将这段子落实到日子了,可是,静下心来想想,就算是将这段子过成日子,你以为你就真的懂得孩子了吗?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怎么补偿孩子,而是你要先明白这三件事:
1、考后补偿,不如考前平常——心态平常,训练如常,不随意加码,量力而行。孩子迎考,你尽可能表现得平静一点,不乱阵脚,这样有利于孩子稳定心态,而紧张和焦虑毫无意义,还传染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动作变形”。
为什么考试逼近了,就开始莫名紧张?一心想出好成绩的老师给了你压力?不停攀比的其它家长给了你压力?还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被虚荣心驱使而来的对孩子分数的计较和渴望?你能不为了面子、金钱、焦虑而站到应试教育那一边去吗?竞争目标如此单一,竞争对象如此低龄化,你和学校还联合在一起火上浇油,孩子连八小时睡眠都难以保证,身心状态都不好,与其考后弥补,不如现在就让孩子别绷得太紧,松弛是为了更好地发力。如果你真的无法克服这种压力,不妨这样告诉自己:每一次考试考查的只是孩子综合素质中的冰山一角,而拥有整座冰山的孩子是绝不会害怕有人来试探他的小小边沿的。与其在考前焦虑,造成孩子更大的困扰,倒不如平时先努力修炼好自己和孩子淡定的内心,再去建筑并加固那座强大的冰山。
有时候,考试不考的东西,比考试在考的东西重要得多,就看你如何用自己的心去评价,去琢磨。你的孩子成绩好与不好,都应该有自己的尊严;你的孩子考与不考,都应该是快乐的。
2、批评孩子不用心之前,先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你是否做好了孩子的好榜样?如果没有,先做好自己,有足够的说服力之后,再来训斥孩子。“龙生龙,凤生凤,低头族的孩子手机控”——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老师,你积极上进,孩子当然好学向上;你天天玩手机、忙应酬、打麻将……孩子当然也对自己没有要求。还记得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教育就是不用说话的身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给孩子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坚持为《童话大王》写作三十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用自己的日日精进为孩子做了最好的示范。
3、你真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吗?如果真的要表达爱,请用孩子真心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不一定是带出去吃顿好的,不一定是带他去游乐场,他可能仅仅只是想让你放下手机,把你的时间真正地留给他,听他说上半小时的话,也可能只是希望别打扰他,让他好好睡会儿,把一直欠的睡眠债补给他……还记得多年,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小游戏,让孩子们和家长同时填写关于“我”的趣味问答——我的理想?我最喜欢爸爸的哪句话?我最喜欢妈妈烧的哪道菜?我最爱听的歌?我最喜欢看的书?我最担心的事情?我最喜欢的学科?……而好多家长第一次发现,他们和孩子填的大相径庭,他们并不像他们自认为的那样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中国人文化里,一个很大的偏失就是“目中无人”,你表达的爱,如果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就只是在爱你自己而已,与孩子的感受无关的“爱”,那不是爱。
考试之后,你有没有把日子过成段子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走进孩子的世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一切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思考,让孩子时间上有弹性,行动上有自由,表达时有人听,失分时不失志。不论考前考后,时时处处培养一个正常人,这才是家庭教育应有的气象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