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理工大 法桐
第一次见到南京的“真容”,是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大三是需要考虑未来出路的时候了,我就读的河南大学学风优良,同学们似乎不约而同地都卯着一股劲儿要考研,我在这里呆了3年。这种风气自然也浸润着我。那时大三的我,决定考研。
说到考研的原因,是为了圆掉高考的遗憾。高中时期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什么邪,数学课本上的各种符号对于我来说简直如同“天书”一般,无论如何理解不了。数学考试经常倒数。至今我仍然记得高中数学老师在某次,满含可惜的眼神说过:“你的数学哪怕只是及格,成绩就足够考取重点大学。”数学,是我高中时代挥之不去的梦魇,但是那年的高考,我靠着全部蒙着写的态度,竟然磕磕碰碰也考上了外省的重点。
不过到了河南的土地,我就后悔了。天气干燥、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和家里太不一样了。等到决定考研的时候,我基本锁定了上海、南京、广州这三个地方,北方是不敢也不会再去了。目标地确定之后,我紧接着开始比较这三个地方最顶尖学府的考研专业书,经过仔细的比对,发现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考研数目和河南大学日常的课程书籍最接近,很多书平时上课都在使用,复习起来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考取的概率也会大增。于是南京大学被正式确定为目标。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也不会再次犯同一个错误。于是,我辗转找到同学的同学,她在南审上学,我便托她报了南京暑期考研辅导,同时也是借这次机会考察下南京的饮食、风土人情适不适合自己。
从开封到南京,大约1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这也是我第一次坐硬座车。经过一夜的颠簸,列车停靠在南京站。哦,南京,我到了。
本科时的室友很仗义,委托她在南京的同乡来接我。现在想起,那是一个白净并腼腆的男生,有着干净的笑容。当时他租住在南理工退休教师的家里,把我安顿在那里之后,他就乘下午的火车回河南商丘了。现在想来,真是很感激室友和她老乡周到的安排,正是这种贴心,让我省去住宿的开销,同时也方便乘班车到达考研辅导班讲课地点。南理工,是我踏进的第一所南京的高校,新鲜而兴奋。
住在老教师家里也并任何不舒服之处。他们很善良也很亲和,跟我讲讲南京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还有我的目标--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一共2周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早上一般七点钟不到就要去赶班车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差不多也近6点钟了。基本上没有闲暇时光去考察南京城的模样。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长江路上的法国梧桐了。
长江路上粗壮、茂密的法桐,根深叶茂,能合拢成荫,足以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法桐是南京的行道树,主城区内干道上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暑期的时候,梧桐树早已过了满城飘絮的时候,给人们留下成片的树荫,在夏天这简直是莫大的福利了。上辅导班时,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带毛巾和扇子,可是礼堂里不是有空调吗?果不其然,上课时候才知道毛巾和扇子简直就是必须品,3000多人的大礼堂全部坐满了之后果然空气流通极差,热浪滚滚,唯有毛巾和扇子来得实际。
考研辅导班设在长江路上的南京人民大会堂。初次见到这座礼堂,从那暗灰色的墙面,简约而不失历史感的线条、朱红色醒目的大门,我可以感知这座礼堂的历史。就这样,在短短十四天的课程里,我每天往返于南理工、长江路,中午就在旁边的汉府饭店预订一份盒饭。汉府饭店的盒饭也是一个惊喜,价格适中,但荤素搭配很好,菜色清亮让人很有食欲。也是这简单但不失用心的饭菜,让我对南京的好感度再次提升。
终于,到了结束课程的日子。我用余下半天的时间,跑到了夫子庙--那里据说有很多专卖雨花石的商铺。我匆忙跑去,给每个室友都带了一盒雨花石。当时我想法很简单--这是我最喜欢的石头,当然也要和我的室友们分享,也算不枉南京之行。
当时,也曾冒过去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一游的想法。但心中仍有戚戚--这是我的梦想之地,还是留待它向我打开大门之时再去吧!也许那一天并不遥远。
背着一大包的考研资料和雨花石,我踏上了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