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最终开悟。
此后,他,自称佛陀。佛陀的意思就是“觉悟”。通俗的说法就是“醒了的人”。
而,“醒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佛陀的回答,既调皮又可爱:你猜,你猜,你再猜猜。
这一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佛教徒们。他们,通过各样的方法,来寻找答案。打坐、诵经、闭关、苦修等等一切修行,试图来理解体会,佛陀的“醒了”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
可是,每个人的悟性、经历的不同,导致对“醒了”的理解不同。所以,佛教又分为三大派别,分别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以及藏传佛教。这三个大的派别之下,又分成众多的各种宗派。
西藏,拉萨----藏传佛教的本源。
传说,拉萨这两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为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在拉萨久了,哪里也不想去。唯一不想辜负的,也只有大昭寺前的阳光和月光,以及那虔诚的不知疲倦的一圈又一圈的围绕大昭寺转经的藏民。
那晚,苏果说,明日早起,一起到大昭寺边的甜茶馆,喝酥油茶、甜茶。在不知名的巷子里,兜兜转转,终于来到了一家没有店名的茶馆。我们一行四人,鱼贯而入。点了酥油茶、甜茶、炸土豆以及牦牛肉包子。
可不知为什么,一直对酥油茶的味道很不习惯。总觉得味道,怪怪的。有些事,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管经历多少时间的洗涤,不喜欢的,依旧是不喜欢。
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纵情向前。有些事,真不必去苛刻。也无须太完美。很多时候,那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事物,其实,实际上就已经真的很美好了。
而,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好事归功于自己,坏事归罪于命运,有理的总是我们,错误的总是命运。其实,这世界上,需要一些没有意义的事物存在。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的话,人是会窒息的。
倚靠在大昭寺门前的铁栅栏边上,看着,不知疲倦的磕长头的朝圣者。我时常在想。人,有信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寄托,来安放四处流浪的灵魂。身体和灵魂,必须得有一个得到满足,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信仰,去滋润自己的灵魂。
可,当,这种精神寄托,要占据整个生命过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或许,本来就很肤浅的我,理解不了,如此深刻的大道。更甚的是,我一直就是一个熟睡的人,距离“醒了的人”,或许是无缘了。
不过,细细想来。大彻大悟者,不都在一刹那之间嘛。毕竟,有渐悟,也就有顿悟。就像“醒来的人”,有些是突然惊醒的,而,有些,则是慢慢苏醒的。
但,不管哪种方式醒过来的人,最终,都成了“醒了的人”。过程,可能有点曲折,甚至困苦。
可,毕竟“醒了”。
醒了。慢慢睁开眼睛。仰望大昭寺的金顶,燃着的松脂轻烟弥漫,环绕在白塔的四周。在烟雾缭绕中,是否,看见自己的前世今生,是否,能洗掉俗世的尘埃,是否,来世,不再受苦受难,摆脱六道轮回。
一个人,如果不按自己所想的去活,那么,他就会按照自己所活的去想。虔诚的朝圣者,活得很洒脱,很自我。他们根本不在乎世俗的冷眼旁观。他们内心平和,肃静。心无旁骛的磕着长头。把大昭寺前的石板,一遍又一遍的摩擦得平滑如镜。
或许,这样就可以照见,那遥不可及抑或触手可及的信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有的人修的是幸福,有的人修的是苦难。
所以,费尽心思去面对,不逃避,不抱怨,只是,希望,今生经历的,来是不再有。
越害怕,越是失去,越面对,越是坦荡。刚开始,我很害怕,我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我变得害怕见人。喜欢躲在房间里,躲在黑暗下,最害怕看到街上路人异样的目光。
相比身体受到的伤害,内心自责,外界异样的眼光,这些心理伤害会更折磨人。是否,俯下身来,贴近地面,五体投地,更能让自己坚强一些,对生命心存敬畏多一点。
去感受,大地的温度,去体会世人的冷眼。心存敬畏,多一点。需求就会少一点。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
因为,没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的需求适可而止。一切,你觉得玄幻或者深不可测的,都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因为,各有见解,才会流传千年,争论不休。也正是,争论不休,才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
但是,别忘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理,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忘不掉的他。有些人,曾让你对未来有所期待,可,TA再也没有出现在你的未来里。
你因梦想而在这个世上受苦,就像一条河流,因,云和树的倒影,不是云和树而受苦一样。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抬头眼望天空。微微一笑,很淡定。
时间,渐渐带走了年少轻狂,也慢慢沉淀了冷暖自知。当人类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就一直在虚构故事,从无停止。
凡是能被虚构的,就一定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