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受大众欢迎的一位作家。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评价: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华人社区读书会,读得最多的作品。他创造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文化苦旅》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内容主要包括《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黄州突围》、《风雨天一阁》、《北欧寒夜》、《巴金百年》等多篇散文,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深刻,语言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内涵,对人性拷问极为深刻。
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例如《道士塔》(选入人教版中学教材)、《阳关雪》等,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景象,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
《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在理论中引发的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向往,表现的历史苍茫感,对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身世忧患感,总有他的独特见解。
他在《阳关雪》中写道:“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层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
历史老人凛然回头,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他还在《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
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
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英国大文豪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
《文化苦旅》这部作品有对历史的感悟,更有如诗文般优美的文字,正适合洗涤我们这种长期被拘禁于个人生活琐事及人生常态的狭窄视界。
正如流行语:不止于眼前生活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旧唐书•魏徵传》也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由于公安工作特殊性,长时间的值班备勤、巡逻处警导致工作压力大,不免在日常工作中会堆积情绪,会偶尔偏颇,只有在历史长河中才会感叹生命的渺小,学会换位思考,才会变得豁达。
《文化苦旅》值得一读,感受余秋雨笔下山水景观,人文世态,历史变迁,自我生命体验浑然一体,行止于古今之间,盘旋于历史文化长河,而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多一些感悟,多一些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