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起对曹操的印象,大部分人都会用这类词汇来概括:疑心重、狡诈、狠毒残忍。几乎都是负面的词汇,甚至这样的词汇也是大多数学生对曹操的认识,作为历史上的名人,仅仅对于曹操有这样的认识,是很浅薄的,是什么造成了大家对曹操这样的认识的?
最为主要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
我们在读这本名著的时候,常常陷入其中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越发憎恶曹操的出尔反尔、奸诈。
然而,我们都忘了,《三国演义》,它是一本小说。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虽然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更加完整、更加集中、更加有代表性。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名著《三国演义》改编了很多电视剧,为了能更吸引观众,拍摄时,会根据原著进行改编,增大冲突性和戏剧性。于是乎,人们对曹操更无好感。
然而,我们都忘了,《三国演义》,它是一部电视剧。
只要起头“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许多人都能接上“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在戏剧中,蓝色寓意刚强勇猛,红脸代表赤胆忠心,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于是乎,喜欢听《说唱脸谱》的人,又对曹操的印象多了奸诈狠毒。
然而,我们都忘了,《说唱脸谱》,它是一首歌。
日本中国史专家堀敏一在《曹操》这本书中这样阐述:旧时王朝官方编纂或认可的历史史书——《三国志》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有了完整的记录,虽然《三国演义》是根据正史《三国志》而作,但两本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魏、蜀、吴三国中的哪一国视作正统的王朝。
东汉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是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魏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是公元220年12月10日——公元265年
《三国志》的创作年代是公元280年——公元290年,最早是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
《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
从创作的时间和书的体裁上,我们不难看出,仅仅从小说《三国演义》和电视剧中认识到的曹操形象是不全面、不客观的。
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内以为酷耳,御将少有之。
意思是曹操以杀人太少为过错,离间别人,使别人骨肉反目是何等的残酷,但他驾驭将领的优秀才能很少见。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评价曹操: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提取关键词,“很有本事”、“至少是个英雄”、“佩服”。
《百家讲坛》开讲者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但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看到没有,“可爱的奸雄”、“奸与雄统一于雄”。
总之 ,从今天开始,我们了解到的曹操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一个恶人啦,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好”、“坏”来评价所见到的人、所经历的人,然而,越大越发现,世间的人和事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难以用“好”、“坏”这样的字眼来评判。
更何况是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呢?
曹操和侧室刘氏生有二子,曹昂、曹铄。
官渡之战的前哨站是曹操与张绣、刘备的战争,张绣是曹操在肃清汉廷近侧朝臣时在南阳被杀的张济的从子,他继承了张济的兵力,与刘表、袁术联手,驻屯在宛县。
曹操在与张绣的战争中历经苦战,痛失长子曹昂,曹昂将马匹让给自己的父亲而自己战死了。然而,张绣考虑到未来,于建安四年十一月向曹操投降。
如果你是曹操,你会怎么处理张绣?是不是赶紧把他捆起来?是不是想杀掉他,为自己的儿子报仇?
但曹操并没有杀了张绣。
官渡之战作为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一方有谋士荀彧、荀攸,袁绍一方有谋士沮授。
袁绍在派遣颜良进攻黄河对面的白马时,沮授就曾劝谏:”颜良生性刁钻、爱捉弄人,虽然骁勇善战,但不能单独担任这项任务。“袁绍不听。
颜良被斩。
曹操从白马沿着黄河向西移动,袁绍紧随其后渡过黄河。在延津的南边,令刘备和文丑前去挑战,文丑被斩。此时,明智的沮授再次劝谏袁绍:“北方的兵数众多但勇猛果敢不如南方的军队,南方的粮食缺乏而且财务不如北方多;对南方的军队来说立即作战对他们有利,对北方军队来说拖延作战比较有利,所以我们应该持久作战,拖延时间。”袁绍又坚决不听。
十月,袁绍的参谋许攸因不满待遇而投降曹操,并把袁绍的军粮所在地透露给了曹操,曹操大获全胜。
在交战过程中,有很多书信是从许都或曹操军中寄到袁绍处的,这些人认为曹操将会败北而暗通敌营,曹操没有拆看信件,将其全部付之一炬。
唯有贤才方能强势力
经过官渡之战有人通敌信件的事情,曹操深刻理解了人才的必要性,如果深究的话,难以维持稳定的君臣关系。
所以在与袁氏的战争结束之际,没有忘记大大地论功行赏。
随着推进的田租和户调定制、赤壁会战,曹操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其中提到的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虽有治国才能,却不是廉洁之士;陈平辅佐刘邦,但是与嫂子私通、收受贿赂,曹操下令推荐的人无关身份、也无关是否廉洁,而仅以才能为标准。
从当时贵族的势力来看,曹操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战争让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加剧,曹操又写了著名的《短歌行》,这首诗又被称为“求贤歌”,曹操引用了《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思慕。将自己看做周公,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里周公吃饭时将口中食物突出,表现出自己对人才的迫切。
机智与鬼谋并存
行军作战是一项很艰苦的事,在行军中缺衣少食是常事。
在战场上没有水的时候,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说:“前面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闻后流下口水,借此才坚持到达前方的水源。
这也有了后来的著名成语典故——望梅止渴。
在动荡的年代光有机智不够,在人人为主,人人选主的时刻,总有人会起异心,如何才能确保自己在睡觉时候的安全呢?
曹操公开对大家说自己有“特异功能”,只要别人想杀他,他心里能感知到。于是他对身边的心腹仆人说,让仆人明天带一把利刃往他跟前凑,曹操就说自己心动了,把仆人抓起来仆人招供说要行刺,这件事就他们两个人知道,事成之后有重赏,仆人按计行事,结果被杀了。
曹操对左右的人说,他梦中喜欢杀人,睡着的时候其他人不要靠近,一个侍卫过来帮曹操把被子盖好,曹操起来提剑杀了侍卫,又上床继续睡觉。醒来之后,曹操故意惊问道,是谁杀了侍卫。
通过两件事,其他人再也不敢在曹操睡觉时靠近了。
一个人既要有机智,又有谋略在乱世中方能保自己平安,尽管有时候落得了无情的名声。
爱才惜才更有才
汉代强盛时的文学以辞赋为主,以宫廷作为创作的中心,多用夸张的语言来描绘皇帝的统治以及国都的盛况。当东汉末年大汉帝国岌岌可危之时,出现了凭借自己力量去开创新时代的知识分子。
开创这个新时代的,正是以曹操为核心的诸人,新的诗风也是由聚焦在曹操父子周边的诸人所创造。
所谓的建安文学,是以东汉汉献帝年号建安为名,以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人活动。
当时的局势混乱,曹操广招贤才,在荒乱的年代给了他们一方庇佑,才有了建安文学。曹操在征战中读书、赋诗,所做的诗歌伴着乐器吟唱。曹操把乐人安排在军营中,宴会之时令其伴奏,演奏自己创作的诗歌。
关于曹操,我们今天所介绍得还不够完全,如果了解曹操的身高、家庭、隐居等方面又能
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增加一些认识。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本小说,作为激发三国历史的兴趣即可,万不可当做三国的历史来读。如果想去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可以通过阅读《三国志》或者曹操的作品来了解,作品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事业永不言弃,执着追求,这是曹操的态度。
参考资料:日·堀敏一《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