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据说是父亲节。
咱《世说新语》大文言课程嘛,也蹭个热点——说说魏晋“好父亲”。
没想到这一寻摸,还真打捞出了一个全能好父亲——不,还是好伯父,好叔父,好家教……总之,这样那样各种好。
他,就是谢安——那个东山再起的谢安。
2
课堂是从对“父”字的溯源开始的,问这些五年级的孩子们:“父”字为什么这么造?
快人快语的子浩又是一马当先:“上面的‘八’,就是父亲的两撇胡子,下面的×,就是父亲跷着二郎腿。”
“哄”一下,听课的几位妈妈先笑了,估计都想到了家里的那位,别说,这描述的现代“父亲”的形象还真生动。
“远古时代的父亲可没这么悠闲。”我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看“父”的甲骨文字形。
这下就清晰了——“父”,原来字源就是一只手拿着一把石斧(棍棒),表示从事劳动的男人啊,家里的第一劳动力当然是“父亲”了。由于远古时代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开创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在部落里受到特别尊重,因此“父”也作为对男性长辈的通称,如“祖父”“伯父”、“父老乡亲”等。
呵呵,孩子们又乐了——“父”啊,不但要能干活,还得要有智慧有品德,这样才能不负“父”名啊。
是啊,家庭教育中,父子关系中,父亲的一言一行,是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最直接样本。
谢安,是深谙其道的。
3
说起谢安,除了瑞泽略有了解,说出了“东山再起”外,其他孩子都表示蒙圈。于是利用孩子已有知识经验,对谢太傅做了一次宣传普及。
1 你们刚才背的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描述了东晋的两大顶级世家,一家是“王家”,就是鼎鼎大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另一家就是谢安所在的谢家,但谢家跟王家又不一样,王家是从汉朝建立的时候,就有老祖先为刘邦鞍前马后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家族崛起,一直绵延到300多年后的东晋,而谢家则是新兴的世家,是从晋朝才开始慢慢崛起的,能和王家并雄,谢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 你们最熟悉的大诗人李白,一生恃才自傲,但他却是铁铁的谢安粉,只要一说到志向梦想,一定会提到谢安。因为谢安简直就是他理想中的人生榜样:才能出众,容貌不凡;平时放达任真,隐逸丘壑,可是一旦国家有难,便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且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形象还特别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重要的还有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那份潇洒自由,都让李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因此啊,在遭遇人生不幸时,李白就高歌“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在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人民生灵涂炭时,李白又借谢安表达自己渴望被启用的心情:“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跟朋友分别时,也经常用谢安的故事与友共勉,比如“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那谢安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功业,让李白如此崇拜?
雅量第六(35)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军号称百万之众,大举南下伐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那气势啊,是势在必得。“投鞭断流”成语就是苻坚得意洋洋说出来的,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当时朝野一片混乱惶恐。此时谢安临危受命,担任征讨大都督,他坐阵东山,运筹帷幄,派他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到前线打仗,这一则就讲淝水前线,战事已经拉开,可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客人哪里有心思下棋啊,都担心着前线战况,毕竟面对敌人百万之众,晋军才只有8万兵力啊,可是抬眼看看谢安,却老神在在,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只琢磨怎么走他的棋。没多久,谢玄派来的通讯兵就送信来了,谢安接过一看,一句话也没有说,继续下他的棋。这可把客人急坏了,赶紧问战场情况如何,谢安才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了。”神色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最终,淝水之战,东晋军队以8万兵力大胜前秦八十余万军队,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保住了晋朝江山。而谢安临危不乱、淡定沉稳的气度也在历史上被浓墨重书一笔。
而从某种意义上,“淝水之战”也可以说是谢安的家庭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
那么,谢安是怎么做家庭教育的呢?
4
前面已经说过,陈郡谢家自西晋起,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世家。
一直到衣冠南渡后,谢琨、谢裒兄弟才在东晋朝堂之上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谢裒一共有6个儿子,谢安排行第三,从小就以聪明神秀著称,但他性情风流,喜好玄学,不喜做官,加上除了二哥谢据体弱早亡外,大哥谢奕、四弟谢万等都在朝为官,便也乐得任性逍遥,皇帝数次派人来征辟做官,他都不去。甚至有一次都气得皇帝要把他抓起来了,但他仍然不改初衷,每日里只是和当时最有名的名士们游山玩水,讲论文义……
还有,就是带一群小孩子。
因为哥哥弟弟们都做官去了嘛,家里一堆子侄,要人教啊!
更重要的是,他也喜欢。
所以,就有了《世说新语》中别样的风景,关系到谢安的条目有100多条,而有关他对子侄们的教育的,也有十五六条。
下面,我们就选几条有代表性的读一读,看看谢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怎样的。
德行第一(36)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 “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这一则非常有趣,也非常有现场感,还有——现代感。
我们就代入到现在的家庭情境中吧。
有一次,谢安夫人正在辅导儿子写作业呢,估计很有成就感,所以就有空挤兑一下老公啦——这也是妈妈们喜闻乐见的——“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教儿子啊?”
没想到谢公的回答更见大招——“我经常以自身的言行教导儿子啊。”
瞧,我站在那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儿子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啊!
这是不是只是谢安抖的言语小机灵呢?
让我们再来读几则吧——
先来看最著名的那则“柳絮才高”故事。
言语第二(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因为这则故事,谢家女儿谢道韫便牢牢地在中国古代才女榜上独占一席。
但我们今天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谢安的教育理念。
孩子们很机灵,七七八八找出了关键词,就让我们从“上课时间、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氛围”几个方面来分析吧。
先看上课时间,“寒雪日内集”,我问大家,下雪天你们家在干什么?子浩又快人快语——看电视睡觉。
可是谢安家呢?
当山河清冷、大地寂静之时,谢安却把家族中年轻后辈聚在一起“讲论文义”,课程内容聚焦于经典,学习方式侧重于“讲论”。
怎么讲论呢?
在文学第二篇中有这样一则关于谢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有一次,谢安和高僧支道林、清谈领袖许询等平常一起交游喜谈玄学的名士们,一起到王濛家聚会。也是谢安发起的话题。只见他环顾左右对大家说:“今天可以说是贤士雅会,这样难得的时光,我们应该一起谈论吟咏,来抒发我们的情怀啊。”
许询便问主人有没有 《庄子》这部书,主人只找到《渔父》一篇。于是谢安便叫大家各自领会,然后再一个个讲解其义理,有些类似我们现在的读书会了。
支道林先讲解,说了七百来句,他的说解义理精妙优美,才情辞藻新奇拔俗,大家全都赞好。
就这样,在座的人都各自谈完了自己的体会。这时谢安问道: “你们说完了没有?”大家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尽兴,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于是谢安便根据刚才的讨论提出一些疑问,然后再针对这些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下子就是洋洋万余言,不仅思想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而且文采修辞也都根据语意,或比拟或寄托,潇洒自如。满座的人无不心悦诚服。支道林特别点赞——你这个谢安啊,一向勤勉好学,果然优秀的让我们都成为背景了啊。
这则故事透出几个重要的信息——1 谢安自己非常好学,尤爱思辨;2 他所交往的朋友圈也都是同好中人,所以每次聚会都无异于一次高规格的学术沙龙;3 大家学术讨论的态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此可以想象,谢安日常带领家族中这些子侄后辈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学风,也因此,谢家子侄年纪轻轻就都对“深度学习”热爱痴迷了。《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则故事,就是讲还处于总角年纪的谢朗,总角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种发型,就像哪吒一样,头顶上左右两边各扎一个小揪揪,像羊角一样,古人的发型跟年龄有关,八九岁之前头发垂下来,叫“垂髫”,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就扎总角。才十来岁的谢朗,就有一次在支道林拜访谢安时旁观两人的玄学辩论,那场论辩可真是激烈高深啊,但当时还生着病的小谢朗却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但谢安在授课时又是非常机动灵活的,“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会儿外面的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紧,孩子们的心估计也被勾过去了,谢安便马上改变话题,情景交融,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
而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谢安的回应真是睿智——“大笑乐”,虽然很明显谢道韫的更胜一筹,但谢安却并没有做明确的评判,而是自然地以“笑”、“乐”情绪表达。这样的家庭氛围多么美好,流动的是思,是诗,是亲情,是让人迷恋的生活本身。
也因此,孩子们也才没有负担,各抒己见,甚至经常不赞同谢安的观点。
那谢安又如何应对呢?
有一次,谢安和子侄们谈论的时候,抛出了一个观点:“贤圣去人,其间亦迩。”意思是说,圣贤之人啊,跟普通人的距离也是很近的。这一下子,子侄们可不赞同了,圣贤之人啊,譬如孔子、老子啊,那都是要抬头仰望的,我们这些普通人望其项背还差不多,怎么能说很近呢?
估计谢安也像以往一样,任子侄们先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自己再整理总结,但不知怎的,这次他总结完后,子侄们还是不赞同。由此可见,谢家的学术讨论氛围不是一般的好啊。那谢安又是如何应对呢?
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
谢安叹息着说:“如果郗超听见这话,他就不会觉得我说的不着边际了。”
郗超是谁?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郗超,比谢家最出色的孩子谢玄大7岁,也是出身世家,从小就特别聪明,很善玄谈。谢安这句话其实表达的真实意思是,谢家的这些后辈们领悟能力还是差了一些。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凭着自己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们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在今天也是弥足珍贵啊。
5
谢玄,是谢家最出色的孩子,《世说新语》中有关谢安的家教记录,谢玄占了好多条。
让他在谢家诸子侄中脱颖而出的是这一条。
言语第二(92)谢太傅问诸子侄: “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
谢安这次的话题有些没头没脑,大意是说,你们这些子弟啊,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你们成为优秀卓越人士呢?
这个问题我们这些杭州五年级小孩是这样回答的:
“为了我以后做官,现在就好好准备啊。”
“我们学习诗啊,还有这些故事啊,是因为我们喜欢啊。”
真是棒棒滴小孩。
那谢家小孩们是怎么回答的呢?“诸人莫有言者”,只有谢玄冒出了这样诗意美妙的回答:“这就好像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从此,就有了“芝兰玉树”这个描述家族中德才兼备优秀子弟的美丽成语,也真就有了谢家一众优秀人才,以至于小才女谢道韫长大后,即使嫁入了同样衣冠磊落的王家,仍然看不上丈夫王凝之,就是因为自家兄弟,比如“封胡遏未”四个(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实在是太出众了。
但你能想到吗?后来淝水之战中英姿勃发的青年将领谢玄年少时却有些“娘”。
假谲第二十七(14)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这则记录中,讲谢玄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佩戴紫罗香囊,对这个有些“娘”的嗜好,谢安很忧心,但是更怕不合适的管教伤了谢玄的心,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哄骗谢玄来玩赌注游戏,就这样把谢玄的香囊赢了过来,之后马上烧掉。
讲到这里的时候,坤好奇地问:“他是当着谢玄的面烧的,还是偷偷烧的?”
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便让孩子们自己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偷偷烧的”,因为“不想让谢玄伤心嘛”,但子浩和瑞泽认为,是当着谢玄的面烧的,因为如果不让他看见的话,他输了这个香囊,还可以再做一个挂上啊,而现在香囊已经成为谢安的了,那么谢安烧它,就是要让谢玄看到,谢玄那么聪明,也就知道谢安真正的用意了。
孩子们问我的意见,呵呵,学谢玄,“大笑乐”。
的确,在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教育的时候,谢安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和自尊不受伤害,比如谢朗,就是那个说“雪像撒盐”的胡儿,他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孩子,谢据曾经做过一件傻事——上房熏老鼠,但因为谢据死得比较早,死时谢朗才4岁,因此不知道,所以谢朗长大后,不知怎么听说了类似的事,便经常拿这样的人作为笑谈。谢安也没有疾言厉色训斥他,而是用自黑的方法,在一次跟谢朗谈话的时候,不经意地带出来——有人用这件事毁谤你父亲,还说我也一起做过。谢朗这才恍然大悟,非常懊悔。谢安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德教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谢安也是非常明确地向子侄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的。
文学第二(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这也是一次谈诗。主题是“《诗经》里哪一句最好”,谢玄表现非凡,拎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句。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讲一位老兵子在结束兵役归乡途中的喟叹。
想起我离家出征的时光,杨柳轻轻摆荡;如今我回到家乡啊,雪花漫天飞扬。
借“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来表达生命曾有的青春美好和老迈的衰败迷茫,让人不禁也心生感伤。谢玄的文学感觉相当好。
但谢安却说,“《诗经》中最好的诗句应该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抑》,大意是说,以伟大的谋略来制定国家的政令,把宏大的计划适时地布告天下。
如果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句当然比不上谢玄的那两句,但是谢安提出此句,有他明确的教学目的——正是要抑制谢玄过于文学化的情怀,培养其政治家的气概。在谢氏宗族中,谢玄乃是下一代的翘楚,家族发展的重任无可回避,因此,谢安在这里给他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示,提醒他要有伟大的政治家的胸怀和气概。
还有一个故事。
文学第二(78)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 。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 “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山涛与晋武帝关系十分密切,又极受信任,承担着为朝廷选拔官员的重任,但武帝对他的赏赐却向来很少。谢安向子侄们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他们对最高层的政治有一种理解。谢玄的回答就相当成熟而且漂亮了。因为受赐的人要求不多,所以让赏赐的人也不觉得少。他已经领悟到这是一种非常特殊又理想的君臣关系,彼此对物质的多寡已经忘怀,“饷”仅仅是情感上的表达。
正是因为这样的苦心栽培,谢玄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淝水之战的主将,创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小儿辈大破贼”。
可以想象,谢安当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多么欣慰啊。
6
最后,也按照谢安教学的惯例,请孩子们再次七嘴八舌,总结一下谢安的家庭教育理念吧。
1 牢记自己父亲的身份,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2 言传身教,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在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样本;
3 不伤孩子的心,不管他做了怎样可笑的事,还是犯了怎样的错误;
4 积极开创谈诗论书的高品质精神生活;
5 经常带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开阔眼界,培养气度。
最戏剧性的,虽然孩子们对于各自老爸这样那样“差评”,可是在最后写绘自己和老爸故事的时候,还是给老爸无尽的期待——
我的老爸,刷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