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下来是: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是一个问题了,我们知道:异就是特别的,端也就是另外一头,但在宋儒以后,异端两个字就用来专指佛,道两家。宋以前则没有这种肯定的说法。
讲到这里,顺便提到一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流行一个词,汉学,欧美各国讲中国学问,都称之为汉学,这是世界通称。成了习惯,已经没办法更正了。事实上这个观念是错误 的,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所称的汉学,是指汗儒的作学问,注重于训诂,所谓训诂,就是对文学的考究,研究一个字做什么解说,为什么这样写,不过汉学很讨厌,他们有时候为了一个字,可以写十万多字的文章,所以我们研究这一方面的书,也是令人头大的,但是古人所谓博士学位,---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往往凭借这些专深的研究,可以作一百多万字的文章,这就是训诂之学,后来发展为考据,就是对于书本上的某一句话,研究他是真的或是假的,这些学问,为了一个题目,或某一观念也可写百万多字。总之,汗儒就是训诂考据之学,在中国文化上叫汉学,意思是汉儒做的学问,汉学自汉武帝开始,就有五经博士,就是四书五经等书中,通了一经的就是博士,就是专家,如诗经博士,就是诗经的专家,到了唐代以后,就慢慢注重文学了。因为几百年训诂考据下来,已整理的差不多了。
到了宋代,当时由所谓五大儒者,包括了朱熹等五个人,他们提倡新的观念,自认为孔孟之后继承无人,儒家的学问断了,到他们手里才接上去。这中间差不多相隔一千多年,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碰到孔子和孟子,就一下子得到秘传一样,把学说接上去了,这是宋儒很奇怪的观念,然后他们就批评各家都不对,创了所谓理学,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现在的思想界中,理学仍然非常流行,有一派自称新理学,讲儒学的学问,但很遗憾,他们还不成体系,仍旧不伦不类的。至于宋儒的理学家,专门讲心性之学,他们所讲的 孔孟心性之学,实际上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半是佛家来的,一半是拿道家的东西,换汤不换药的转到儒家来的。所以,我不大同意宋儒,对于宋儒的理学,我也曾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发现这一点,就不同意他们,一个人借了张家的东西用,没有关系,可以告诉老李,这是向张家借来的,一点不为过,可是借了张家的东西,冒为己有充面子,还转过头来骂张家就没道理了。宋儒借了佛道两家的学问,来解释儒家的心性之学,一方面又批驳佛道,其结果不止如此而已,从宋儒一直下来,历代的这一派理学,使孔孟学说被人打倒,受人批评,宋儒真是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以后经过宋元明清四朝,都在宋儒的理学范围转圈圈,是不是阐扬孔子的真义,很难下一定论。有一本四朝学案,是讲宋元明清几百年来儒家心性之学的,尤其到了明清末年,理学非常盛行,所以清兵入关的时候,很多人对名儒的理学非常愤慨,认为明儒提倡理学的结果是,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指责理学对国家天下一点都没有用,平时讲道德,讲学问,正襟危坐,谈心性,到了国家有大难的时候,临危一死报君王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对于真正儒家的为政之道而言,未免太离谱 了。因此,清初一般学者,对于此高谈心性,无补时艰的理学相当反感。最著名的如顾亭林,李二曲,王船山,傅青主这些人。也决不投降清朝,而致力反清复明的工作。后来社会帮会中的洪帮,现在又叫洪门,就是他们当时地下组织,是士大夫没有办法了,转到地下去的,洪门首先是在台湾由郑成功他们组织,一直影响到 陕西,都是他们的范围,所谓天地会等,都有洪门后来分衍而来。
清初顾亭林这些人,既不同意宋明儒者的空谈,于是回过头来做学问,再走考据 的路子,叫做朴学,因此也有称之为汉学的,我们身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汉学是这样来的,外国人研究中国的学问也称汉学,是指中国学问,古书上所指的汉学,是偏重于考证的学问,这是顺便介绍的 。
我们为什么要引出这个问题呢?就是为了孔子的这句话,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自宋朝以后,七百年来,一提到异端,一般人都认为专指佛道两家,这句话不要搞错了,在孔子当时,没有佛家,也没有道家,在当时儒道不分家的。异儒佛道三家的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心,是唐代以后的事,所以认为论语中异端两个字是专指佛道两家,则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我们会转来研究,什么叫异端呢?这在文学解释上非常简单,端就是两头,尖端两边的头,或多边的头谓之端,异端是走极端偏向的 路线,不走中道的,不但不走中道,而且还标新立异,特别从事怪异的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们如果用现代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学来研究,也可以说一般的人,大都是喜欢异端的,每个人都有爱好标新立异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