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的课笔记一
1,“三力的顺序:
”意志力: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感力:一般用故事来导入,孩子很难用纯粹的道理去说服。包括很多的疗愈,也是用故事来引导。
思考力:指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7岁之前,不要过度开发孩子的大脑。
2,积极的倾听,就像是给孩子一层一层的剥洋葱。
需要我们对孩子编码的信息进行解码,不断的确认孩子认知的环节。
不断的和孩子确认:XXX,是吗?
用是吗 来让孩子看到她内心深处真正想呈现出来的需求,看到自己应该怎么调整。
3,确认的八个误区(如图)
以此作为八个误区回应的例子:妈妈,我简直无法相信那个新来的老师,简直太蠢了。
高估:把孩子说的话加强感受.
如:你是对新来的老师恨之入骨吗?
低估:即是弱化孩子的感受,以为这样孩子的感受就不存在了。
如:你新来的老师让你收到到有点小困扰了?
高低估是在孩子的感受层面强弱化
我们的回应和感受需要和孩子保持一致。
增添:延伸或者扩大孩子的表达范围。
如: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师很恶心?
省略:减省或者忽略孩子在表达的相关事实。
如:今天你心情是很烦吗?
增添和省略是对孩子表述的内容进行表达,游离于事实和忽略孩子的感受,步调上没有和孩子保持一致性。
催促:直接预估孩子的下一个想法。
如:你这样说,是不是希望校长开除他?
迟钝:跟不上孩子沟通的节奏。
如: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催促和迟钝反应出对于孩子说出的话,你没有很好的倾听,更谈不上理解他此时的感受,或多或少会让孩子觉得有距离感,没有第一个时间被妈妈安抚。
分析:解释孩子隐藏的动机,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分析。
如:你说老师蠢得无法忍受,是觉得自己比老师聪明吗?
重复:把孩子的话一句一句重复,鹦鹉学舌,只停留在表面上沟通。
分析会让孩子觉得你在窥探他的隐私,在入侵他的安全边界,会让孩子感觉不安。
对孩子的问题,在他说了以后,我们可以在他的问题后,加上“是吗?”,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确认,通过不断的确认,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外在的世界我们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内心,要让孩子有一颗伸缩自如的内心,面对各种撞击,都安之若素。很多时候,错误和我们所排斥的,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造成冲突对抗的开端。
我们需要让孩子回到他的内心世界去面对他的问题,看清自己的需求,需求能发展出很多的解决方案,能很好地锻炼到他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要用同情的姿态去回应孩子,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弱者,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妈妈需要的态度是同理而不同情。同情的时候孩子会把委屈放大,如果妈妈再跟着哭,孩子会觉得妈妈会没有力量。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和孩子共情。
如,孩子被班主任当众侮辱,此时,特别注意,一定不能让孩子和老师对立起来,激化矛盾,如果孩子还要在这个班里待下去。
试着说:妈妈也经历过这些事,妈妈那个时候难受极了,你现在是不是也心里不舒服,妈妈觉得你那个时候一定很尴尬是不是,你需要在你同学面前有高大的形象,但是现在你可能感觉被破坏了,,,,,(在积极倾听表述完了以后,我们要把问题依然留在孩子的场地,让他去寻找突破口,去解决问题,有限制才有发挥,妈妈要领导把孩子的正念调动出来。让孩子清楚,羞辱,是有针对性的,尴尬,是自己的,愤怒是有需求但没有得到满足,,要一层层剥洋葱,帮孩子找到没有冲突性的感受,,,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主体是他,我们只是协助者,这样孩子才能长出力量和能力。
很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妈妈多对孩子提问,如: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改善这种情况呢?或者,你有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演绎下,我们看下这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妈妈以前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妈妈要不断的强化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孩子,我想要了解你,我想要支持你,我想做你背后最坚实的后盾,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的相信我对你的爱。且主导事情发展的人会是你,而我是协助者的角色。(如果想要孩子内心有力量,能抗事能成长,妈妈就要学会退场)
二,无问题区(妈妈的准备区,修炼升级的阶段)
这时候,需要开放自我,更多的关注到自己,让自己成为更有效能的妈妈。作为不断成长的生命状态,这个时候需要发展的是技能和力量。
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需要是坦率的,真诚的,不敷衍了事。
开放妈妈的定海神针是:有主见,但同时不带攻击性,不带敌意的坚持。
有主见的妈妈是:珍视自己也注重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立足点不轻易妥协(比如园区不吃转基因油),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立足点,这样才能双赢,让彼此的效能最大化。我们要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杯满自溢的道理,只有及自己的杯子里有了你才能往外倒给别人,如果自己都是匮乏的,又如何能分享?而且我们要相信,当我们能很好地做好自己的时候,我们自然也会是一个好妈妈,我们的使命本就是透过各种关系和事情,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在这种丰盛绽放的生命状态里,才能展现出她独特的美。
我们也要给孩子传递我们爱自己,珍视自己的行为,感染到孩子,让她也会学看重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凡事都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前面而委屈了自己。同时,需要知晓的是,坚持做自己和我们帮助孩子并不冲突,成功就是在至高点上达到平衡。
比如,预算是50,让孩子定好妈妈喜欢吃的饭和他自己想吃的,不能委屈任何一方,如果实现?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延迟满足和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让孩子尊重自己需求的时候去尊重别人的需求。就像幼儿园教给孩子的:100个人有100个大脑袋,有100个不同的想法。
开放自己能打开我们的内在,让自己了解自己,深度和自己的内在对话,做链接,也让别人了解和进入到我们的生命力,增强了彼此的感受力和信任度。爱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其中我们可以可能会袒露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爱好,信仰和价值观,回应方式等等。我们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内在感受和需求。
我信息区,就是开放自我的信息。能表达自己需求的同时不攻击孩子。
如孩子要你和他玩,你心情很烦。
错误的回应是:你烦不烦啊,我本来就很烦,被你搞得更不爽了。
正错的回应是:孩子,妈妈现在状态有点不好,我需要先照顾下我自己,你能先自己玩一下吗?
开放自我这部分我们可以在孩子身上练习。因为能开放自我需要强信任和强倾听,对孩子我们比较容易做到信任和坦诚。
如何有效的沟通,开放自我?
需要:表达清晰,简单易懂,节省时间,以避免被打断。我们也要让孩子学会将他的需求直接的表达出来。
比如:孩子,你的需求是什么呢?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再对孩子的需求表示确认。并协助孩子就他困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比如:孩子要买自行车。
孩子:妈妈,明明家那个车很漂亮,骑得也很舒服,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也觉得很好,,,,
妈妈:孩子,你的需求是什么呢?
孩子:妈妈,我也想要买一个他那样的自行车。
妈妈:我看的出你确实很喜欢这个车,妈妈也很想给你买,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个预算,而且也很期待这个事情你能主动的参与进来。这样,你看,下个月我出三分之二的钱,你从零花钱里出三分之一的钱,我们一起把这个车买下来。
在这里,我们不能直接说,我们没钱,这样孩子容易有匮乏感,觉得他能拥有的东西很少,陷入贫穷的陷阱,有不配得感。我们也不能全部自己出资,没有让孩子负担起他的责任,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让时间来确认这个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有个小技巧是,孩子要买东西或者下载游戏等,让孩子提供不低于3个他要做这件事的充分理由,能把妈妈说服,那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支持你做。
还有一点,做示范。
比如:带孩子逛街,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直接去问衣服多少钱,试穿。如果价格过高,就告诉孩子,暂时没有这笔预算,等有预算了我们再来买。这里买衣服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配得感,不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畏畏缩缩,三步一回头。
还有我们平时的想法,和我们的语言要内外一致。
高兴就是高兴,生气就是生气,如实的呈现出来。我们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不把情绪归咎于外界。孩子们愿意相信他们看到和感受到的,而不是家长的说教。他们观其言而信其行。我们内外一致很重要,保持连接很重要。
比如:了解我们对话的对象是谁,他是怎么解读信息的,和他同频(语言、情感、动作),会有不可思议的结果。
有的人视觉先行,擅长描述他看到的景象。有的人听觉先行,有的人感受先行。我们根据对方表现出来的情况,在动作和沟通的词语上同步,能很好地和他共振,这个是NLP课程里面的,涉及潜意识沟通层面,从深层次去影响别人。
开放的自我能带来的好处有:
让我们和自己对话,更了解自己,更爱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负起责任并保有控制,有主动权,随时能刹车。
开放的自我能带来的好处有:
更喜欢自己。喜悦是一种力量,你对自我的感觉会更好。
我们能明确的表达自己是谁,自己的信息和想法,让自己更有力量。
让别人了解到了真实的你,减少了双方的困惑
消除了孩子对你的窥探,紧张不安和不确定性。
能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的美感,让孩子能看到坚定的力量,内心清明。
避免冲突。
我们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
最后加上益竹老师今天分享的:
1.孩子,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安全感)
2.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价值感)
3.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尊严与自我负责)
4.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自信和支持)
5.你无论做的怎么样,表现如何,你都是我最亲爱的宝贝,我依然爱你(接纳与鼓励)
6.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并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一切都必须自己体验并承担。(个人化与自我负责)
7.幸亏有你,真感谢你能做我的孩子 (价值感)
8.谢谢你,孩子!谢谢你为我们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归属感、价值感、责任感)
9.你可以的,我们相信你(价值感)
10.犯错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多一次学习的机会(自信心 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