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7 - 草稿

                                          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且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励志学习的故事。是说勤奋的重要性。鲁迅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的确勤奋很重要。但是韩寒一句“我们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过这一生”,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听过无数的大道理”,这肯定是没少学习,没少经历吧,“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却是始料未及的!其实身边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很勤奋,工作、读书、学习,整天很忙碌。就拿读书来说吧,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细化到每天读多少页,有时候虽然白天工作很累,也要在床上,睡觉之前把任务完成。读书很多,但当你某一天问他书中说了些什么,基本上呵呵了。叶老师也说过这就是学习难民,买了很多书籍,只是刚买的时候翻了几页就没读完,而且翻过就忘了,很多课程一直没时间听,象易效能这样的课程也的确是花时间和精力学了,但学了一知半解,没法真正用起来,问题出在只追求读书速度和数量,不知道真正要学什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但换得的收获却是不成比例。其实不仅仅是读书存在这个问题,其他方面也存在,我有个同事整天忙得跟救火队员似的,轻易见不着人影,见着的时候也是象风一样地来去匆匆,吃饭也是扒两口就走,跟他聊天好象没有他不知道的,但就是没见他有多优秀。这就是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难道勤奋错了吗?其实真的不是勤奋错了,而是方法错了!

还是以读书为例,读书效率低,很容易归结于自己的记忆力不好,但如果仅仅是记不住里面的字句也就罢了,问题是连里面究竟说了什么也不记得,这就尴尬了。不过问问周边的人,大多数也是如此,仿佛读书忘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究竟能不能通过改变我们的某些学习方法来避免这种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呢?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脑是如何记忆的吧。

大脑记忆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各个神经元的触手相互通连,形成一种神经元网络。由感官输入的信息传到大脑后形成电信号,这种电信号是带有负电的纳离子的间歇流动,在神经元不同网络中流动的过程会留下痕迹,从而形成记忆。为什么有的记忆是长久的,有的记忆是短暂的呢?原来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分两种,一种是过N小时后恢复原始状态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好比是在沙土上写字,写完之后风一刮就没了,由此形成的记忆是短期记忆;另一种是固化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就好比在石头上刻字,风再怎么刮也很难磨灭,由此形成的记忆是长期记忆。对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脑会反复不断的在同一神经元回路中传输,传输的次数越多,传输起来就越容易。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段,指导合成上面所讲的固化神经网络的氨基酸,从而形成固化的可塑性,形成长久记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形成长期记忆,两个方面,一、对接触的事物或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二、不断地复习,反复刺激。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认真的去了解,去实践。所以才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说法。你会发现当自己从事的事情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情的效率会非常高,也很也很容易出成绩。所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培养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长期记忆另一种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简单的重复效率太低了,从投入产出比上来看明显不划算。通过感官输入大脑,形成的对外界信息的反映称为感官记忆,感官记忆需要通过短期或长期记忆才能够被记住,否则稍纵即逝。短期记忆能记住的事项数量有限,一般而言能记住7项左右的事物,而且还要不断重复,否则,几分钟以后,就会被其他资料取代而忘记。如何有效地将感官记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就要采取合理的策略,比如记忆宫殿法或者说按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法来复习等。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这一发现,人们研究出了一套对抗遗忘的不相等周期的复习方法。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

提高记忆力,对于提升我们学习和做事的效率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现在知识每天在以海量规模被生产出来,是根本学不完的。而且过去那种靠拥有知识数量,来构建认知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并且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也越来越便捷。很多知识根本就不需要去记忆,只需要检索就够了。很多方法、工具的使用也只是提升技术效率,却而无法提升认知效率。我们购买专业书籍,参加培训,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工具的新功能等,都是为了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需要继续看新的书籍、新的文 章,学习新的软件、新的业务套路。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 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我们的努力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一 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我们学习是为了要去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或者改变我们的行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大脑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除了刺激新的神经元开辟新的领域外,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将新学到的知识与以前的经验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联系有什么好处呢?通过联系,可以将先前的经验(先期输入的信息)刺激的神经元区域重新刺激,新输入的知识不再开辟新的单元,这种重新刺激要比重新开辟新的单元速度要快得多,更容易转化为长期记忆!更重要的是(敲黑板),通过这种联系,新旧知识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放慢速度。

咱们还是以读书为例。

当我们读到有启发的地方之时,一定要慢下来,想一想这些有启发的地方和过去哪些经验相关?有时候可能对其中的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内心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如果写下来,可能会写几百字甚至上千字,这个过程就是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些自己在过去经常见但不曾注意的规律,当这种启发,能够直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的时候,我们的读书其实也已经进入一个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从而实现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所以说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应将以前读过的书,为将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

另外,当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时候,也一定要慢下来,去网上搜索也好,去查专业的书籍也好,一定要把这个不懂的地方弄懂。这就好比我们某一天出门时,发现门口有一块大石头挡住去路,你可以选择从石头上踏过去或者绕过去,也可以选择想办法把它搬走。如果选择踏过去或绕过去,那你下次再出门时,还是要踏或者绕,甚至每次都要如此。如果选择搬走,可能比较费劲,或许一个人搬不动,要请别人帮忙抬,拿铁棍撬,甚至动用机械弄走,但是一旦搬走了,以后再出门就可以不再受大石拦路的困扰了。当然对这个不懂得的知识点,自己应该进行评估、判断和界定,如果是因为这一个不懂的地方,影响自己对某类问题的理解,那必须弄通弄懂。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再遇到的时候肯定还是不懂,还是会影响对该类问题的理解。

那么,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更有效呢?答案便是在生活、工作中各个领域起重要作用的规律、工作原理、定理以及那些基本理论知识等。因为这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往往可以频繁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比如复利效应,比如说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比如管理学上的对标管理,比如说数学上的概率论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知道电话营销吧,推销保险产品的,理财的,卖酒的,房产中介的,炒股票的,炒金炒银炒油炒币的等等等等,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这些营销人员大多是怎么做的呢?简单地和你聊几句,然后就是喋喋不休地介绍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你稍微表示出一点兴趣,他会跟你一通神聊,显然他们都是经过培训的,各种营销技巧他们都懂,包括心理学。但唯独缺一点,恰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是:客户视角(简单地说就是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虽然我不懂营销,但作为一个潜在客户,我是有发言权的,沟通最重要的是解决沟通对象的信任问题,营销最重要的是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很多营销人员只是在沟通技巧上下功夫,不在认知上下功夫,虽然是隔着电话,但你明显就能感觉到他并没有顾及你的感受,没有从你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了解你的需要,他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说服你,怎么把他的产品或服务推销给你,没有从客户视角来思考,营销技巧再花哨又有多大用,成功的概率会有多大呢?可能他们做的是广撒网,扩大基数吧,但我要说的是,这就是典型的因忽视认知效率造成的低水平勤奋。

当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放慢速度,主动寻找那些可能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或者向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士甚至专业牛人请教,不是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而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思路解决问题的?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有哪些自己原来熟知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哪些领域?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那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那要比多做几件事,多读几本书还要深入,就会呈现出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那就很容易把学到的一些知识用于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因此,做事不在多、也不在快,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做一件一件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者行为,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做事才算是跳出那个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精进打卡》 姓名:余磊 公司名称:惠康国际有限公司 《幸福精进》学习营第50期乐观2组 【日精进打卡第104天...
    余磊余磊阅读 101评论 0 0
  • 【发现美好】 1.昨晚睡前儿子让我给他讲书虫上的英语故事,我一看时间不早了,但想到这套书买下差不多一年啦,他一直没...
    ea37f8d14c5a阅读 181评论 0 0
  • 浣溪沙·新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
    ShakespeareSky阅读 679评论 0 0
  • table标签 caption标签 col标签 colgroup标签 thead标签 tbody标签 tfoote...
    绝弹阅读 348评论 0 0
  • 生活中可能99%遇到一个困惑:需要长时间学习,但经常时间还有但精力已经没了。疲惫感强,无法有效思考。效率很低,想做...
    妈咪读呀阅读 35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