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黄丽春教授《耳穴治疗学》收获
文/黄舜
【沿革】
耳穴诊疗,属于传统中医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部分疾病与耳廓的相关部位产生某种相关的反应规律,继而,用耳廓治疗身体上的某些疾病,很多方法沿用至今。为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到了近代,由于参与耳穴治疗的从业者大量的实践,临床总结,耳穴治疗发展迅速,很快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的医学学科《耳医学》,并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作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并且具有抗衰老、美容、减肥、戒除烟、酒、毒瘾等作用。
【体系】
那么耳穴治疗的最初系统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啥呢?
——全息理论,即人体的某局部器官能与全身发生映射对应关联,从而依据对局部的诊察治疗,产生对相应疾病的治疗作用。
黄丽春教授是目前为止研究耳穴诊疗的集大成者,她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以传统经络学为基础,结合了现代解剖医学,将神经、血管、全息等基础理论综合应用,首次系统深入地构建了现代耳穴诊疗体系,涉及治疗病种200余种,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以及对情绪的调整,尤其疼痛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那么我简单分享一下耳穴治疗对颈椎病和腰椎的治疗心得。
根据全息理论的传统分区方式,我们很容易找到颈椎区域和腰椎区域的对应敏感区,使用探针或手指尖触探,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点,如用探针金属球按压疼痛区域,出现强烈刺激反应区域,可以采取反复按摩、挤压、刮擦、胶布压王不留行籽或磁粒、局部皮下针等方法加以刺激。这些刺激方式,都基于有明确反应区的前提,治疗中和治疗后,这些区域都会有持续的敏感、压痛、发热、传导感。
黄教授的研究体系扎实而明确,其中最的重大突破是对庞大的耳穴系统进行了46组穴位归类,提出了特定穴、特定区、特定三角、特定沟、特定线、特定经、特定轴等特定功能分类,灵活运用提高疗效。
【诊治颈椎疾病】
那么很容易理解,颈椎病的发生,并不仅仅是颈椎本身的使用不当引发的,往往是多种诱因综合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一个病灶区域,是全身的各种问题汇集在颈椎,发病后,再影响到全身。但最终还是要把问题聚焦,集中在肩颈部的病灶区域。肩颈的区域向上可以延伸到后脑的区域,有时候很多落枕与颈椎病是发生关联的,向下延伸到肩部和背部,很多的肩凝症也直接与颈椎病发生关联。从经络学的角度,六条阳经都直接穿越颈椎的大椎穴,所以颈椎又是人体的神经及血管的枢纽点,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多角度地区整体判断,但是治疗本身是有集中在颈椎和肩三角区域为主要区域,其他诱因为辅助治疗的综合疗法,这样的治疗通常收效更确切。
主穴取:颈椎区、颈三角区、肩三角
辅助配穴取:
椎动脉型:眩晕型的取眩晕区、枕区
神经根型:手指麻木,耳前肩三角、指、肩背等相应部位
交感型:交感、神经皮质下
脊髓型:耳前肩三角、心血管皮质下、枕小神经点
颈型:轮4、耳尖放血、肝、肾、内分泌区
颈椎病的治疗配以指功发热疗法,往往收效更为显著,具体操作:拇指按压颈椎区食指按压耳后颈三角区,运气摩压数分钟,使气至病灶。
【腰椎疾病】
同理,腰椎病的治疗方法,也是相似的思路,腰椎病的形成只是一个结果,比如椎间盘凸起或者凹陷,腰椎骨质增生,肾虚型腰痛、腰棘间韧带或椎旁韧带劳损,腰骶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腰椎及腰椎相关疾病,我们治疗的思路必须秉承标本兼治的思路。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和肥大性病变,破坏了腰椎的内在平衡,引发椎间变形、椎间孔变小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关节囊松弛、周边软组织劳损引发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迫,导致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主穴:腰椎对应区、骶椎对应区、耳后坐骨神经三角区
配穴:肾、内分泌、膀胱、肾上腺
肾虚型腰痛:配肾肝脾膀胱及局部敏感点
坐骨神经痛:耳前坐骨神经区,其余根据痛点对应敏感点,比如臀部对臀部髋部点,大腿外侧面对胆区和髋部,腘窝对腘窝区。
大多数的耳穴对应诊疗,具有简便,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对于药物过敏和体弱体虚、行动不便的病人,也具有比较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