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晚照之时,赶上了最后一拨游客,我们来到了这个叫西夏王陵的地方,似乎更适合表达一种缅怀和凭吊的心情。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西35公里处,背靠贺兰山脉东麓,在贺兰山和黄河之间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9座帝陵和250多座陪葬陵。西北行旅中,我们一路问询着道路,几经周折来到了这里。
这是一个神奇的部落群体,这是一段神秘的历史,造就出的也是一个神秘的王朝,就连这个皇帝陵园也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暮色之中,满眼看去,只有几处零落的土塚,在一片尘土中迷茫着……远处的贺兰山也在夜色四合中迷离般地绵延着。
这个部落叫党项族,属于羌族中的一支,最早出现在历史上应该在南北朝时期。这是游弋在历史夹缝中的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就是特别能忍耐、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左右逢源,骨子里不变的却是倔强、好斗,不放过任何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机会。北朝时,面对吐蕃族的强大和日益对他们构成的威胁,为了生存,他们由西往东进行了长达百年的部落大迁徙,先是迁到甘肃庆阳,后又迁到陕西米脂、横山一代。唐末动乱和五代时期的中原分裂,让这个部落有了繁衍生息的机会,骨子里根生的东西蠢蠢冒动。不能忽视的是这个民族的智慧,他们抓住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机遇,甚至不惜出兵帮助唐朝统治者平息叛乱,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封地……公元881年,他们建立了夏朝,在自己统治的辖区内任命官吏,征收租税,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宋朝时期,他们对朝廷时而服从,时而反叛,双方进行了十多年的战争,各有胜败……终于到了李元昊祖父和父亲的时代,他们西征北战,“东西合进”,向东与宋结好,营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向西“掠吐蕃战马”(终于等到了报仇机会),向北“收回鹘锐兵”,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西推到河西走廊,并在兴州(今宁夏银川)大兴土木,营建宫室。李元昊继位后,又通过战争,把地盘扩充到敦煌一代。至此,西夏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为固”,雄踞在塞上。公元1038年,李元昊改兴州为兴庆府,高筑祭坛,在大臣们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一个王朝建立了,与当时的宋、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历史上的“西夏王朝”,盛极一时,疆域曾经达到了83万平方公里。经历了190年,十传其位。就连那个曾经征服欧洲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终也是惨死在了西夏王国将士的毒箭之下。当然他们也遭到了“马背上民族”的疯狂报复,血洗都城,一个王朝的命运从此终结……
如果从李元昊的爷爷算起,西夏王朝其实应该经历了12个朝代。但为什么西夏王陵只有9座帝陵呢?据说可能是因为蒙古民族的日益强势,后边几个帝王忙于应付作战,根本没有时间来修造自己的陵寝。这样看来,王陵在断续的那一刻,这个民族的历史就提前终结了。也是因为蒙古族的强势,让西夏王国在二十四史里成了一个空白,让那段历史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这座在规模上曾经与北京十三陵、巩义宋陵一比上下的帝王陵园,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成了尘土飞扬里几座孤寂的土堆。据说,当初,这座王陵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敦实的灵台、奇伟的献殿、高耸的角楼、矗立的阙台、斑斓的脊饰……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一个强盛起来的民族的帝王,为了自己身后的奢华,不惜大把大把地烧钱……
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神秘呢?好战不用说了,李元昊的爷爷就是死在与吐蕃族的作战中。还有的,就是李元昊创造的西夏文字,据说那些文字有汉字的影子,但比汉字复杂得多,结构饱满得多,难写、难认、难记,终于随着王国的灭亡也烟消云散了。还有什么?就是风流好色,不但皇帝风流好色,就连太后也不例外。开国皇帝李元昊就把儿媳妇纳为自己的妃子,从而也死在了儿子的手里。没藏太后在情夫争宠中被杀。而夏襄宗则是和做太后的婶婶私通中得到了婶婶的支持,坐上了皇位……
一个神秘的王国消失了,一段神秘的历史消失了,消失在了大漠无尽的风尘中。随之消失的,还有这座王陵宏大的建筑,一时的喧嚣和繁华。资料说:与铺张的秦陵、亮丽的唐陵、考究的宋陵、雍容的明陵相比,西夏王陵矗立在荒漠中,述说中断的历史,显得苍凉悲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夏王陵在偶尔发现中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夜幕真正降临了,暮色覆盖了几座“东方金字塔”式的土堆,贺兰山也成了模糊的影子了……好在,匆匆地在王陵里走了一遭,有了些淡淡的印记,回来找寻了一些文字,独自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敲打着八百年前西夏的故事……
——这也是一种偶然吗?!
或者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