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注重史学传统的国度,浩如烟海的史学典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编年史到纪传体,记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厚重历程和民族的风霜雨雪。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明史》。明朝200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政治文化成就,北驱蒙古,七下南洋,气势浩荡,令人击节赞叹。在明帝中,开国的朱元璋创业维艰,后起的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功业读来可圈可点。然而,这两天在读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读来让人百感交集,为之扼腕。
崇祯并不是一位亡国之君,却处于内忧外患的亡国之时。从嘉靖、万历以来多朝累积的弊病已经积重难返,就像一位病人病入膏肓,深入骨髓,任是神医也是回天乏力。崇祯帝克勤克俭,宵衣旰食,在明帝中是仅次于朱元璋的勤政。登基不久,即不动声色的扳倒了为患朝政多年的阉党魏忠贤,朝臣社会为之振奋。他深知问题的严重,不想祖宗的基业在自己手中荒废,渴望建“中兴之业。然而,势比人强,内有饥民叛乱,外有强虏窥伺,加上性格偏激,决策优柔寡断,用人苛责求全,错失了多次改变局势的机会,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只能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恨意悬掉煤山,自尽而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如大河,裹挟着清流浊水一去不回头。历史如明镜,映照出达人平民的喜怒哀乐。历史以文字的形式深藏书本,却在我们的心中激荡回响。一篇读罢头飞雪,明天历史还要继续,还要用心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