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所有代码均经过Python 3.7实际运行检验,保证其严谨性。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一段代码的表示,是一段具有特定功能的、可重用的语句组。
函数的两个作用:降低编程难度和重复代码使用。
def <函数名>(<参数>):
<主体代码>
return <返回值>
函数定义时可以设计不确定数量的参数,用*b来表达确定的参数。
def <函数名>(<参数>, *b):
<函数体>
return <返回值>
下面是一段关于不确定参数的函数例子:
def fact(n, *b):
s = 1
for i in range(1, n + 1):
s *= i
for item in b:
s *= item
return s
print(fact(10))
print(fact(10, 3))
print(fact(10, 3, 40))
<<<
3628800
10886400
435456000
<<<
函数的参数
函数调用时,参数可以按照位置或名称两种方式传递。
函数参数中的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
形式参数formal parameter——函数创建和定义过程中,函数名后面括号里的参数后面括号里的参数。形式参数也可简称为形参。
实际参数actual parameter——函数在调用过程中传入的具体参数。实际参数也可简称为实参。
看下面的例子:
def sumOfList(l):
return sum(l)
sumOfList([1, 2, 3])
Out[10]: 6
对于上面的函数sumOfList来说,l就是形式参数,[1, 2, 3]就是实际参数。
形式参数有两种:固定参数和可变参数。
固定参数——在参数表中写明参数名key的参数,固定了顺序和数量的参数。
def func(key1, key2, key3...)中,key1, key2, key3都是固定参数。
可变参数——定义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参数传入的参数。可变参数的例子有:
def func(*args)中,*args表示不知道会有多少参数。
def func(**kwargs)中,**kwargs表示key=val形式的多个参数。
固定参数和可变参数用法举例如下:
#固定参数的例子。
def func_test(key1, key2, key3=23):
return "k1={}, k2={}, k3={}".format(key1, key2, key3)
print(func_test('v1', 'v2')) #没有传入key3,key3采用默认值23。
k1=v1, k2=v2, k3=23
print(func_test('ab', 'cd', 768)) # 传入了key3的值,768。
k1=ab, k2=cd, k3=768
print(func_test(key2='KK', key1='k')) # 使用了key=value形式,不用管参数顺序。
k1=k, k2=KK, k3=23
#可变参数的例子。
def func_test2(*args):
for arg, i in zip(args, range(len(args))):
yield ("arg%d=%s" % (i, arg))
print(list(func_test2(12, 34, 'abcd', True)))
<<<
['arg0=12', 'arg1=34', 'arg2=abcd', 'arg3=True']
<<<
实际参数
实际参数也有两种: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位置参数——没有名字,以位置来确定对于形式参数的对应关系的参数。
func(arg1, arg2, arg3...) # 调用时的位置参数。
关键字参数——带key,以关键词来确定与形式参数的对应关系的参数。
func(key1=arg1, key2=arg2, ...) # 调用时的关键字参数。
由于指定了关键词名称,所有可以不用按照顺序对应形式参数。
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可以同时混用,但是,两者混用时,所有位置参数必须在前半部分,关键字参数在后半部分,两者必须前后分开,不能夹杂在一起。
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可以返回0个或多个结果。
return保留字用来传递返回值。
函数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没有;函数里面可以有return,也可以没有。
return可以传递0个返回值,也可以传递任意多个返回值,各个返回值之间用逗号隔开。比如
return s//m, n, m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规则1: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是不同变量。局部变量是函数内部的占位符,与全局变量但不同。函数运算结束后,局部变量被释放。如果要在函数内部使用全局变量,就可以用global保留字。
n, s = 10, 100
def fact(n, *b):
global s
for i in range(1, n + 1):
s *= i
for item in b:
s *= item
return s
print(fact(n), s)
<<<362880000 362880000
规则2:局部变量为组合数据类型且未在函数内部被创建(即没有在函数内部用global保留字声明全局变量),则该局部变量等同于全局变量。
例子如下:
ls = ['F', 'f']
def func(a):
ls.append(a)
return
func('C')
print(ls)
<<<['F', 'f', 'C']
如果在函数内部创建了组合数据类型,则该局部变量不等同于全局变量。如下代码所示:
ls = ['F', 'f']
def func(a):
ls =[]
ls.append(a)
return
func('C')
print(ls)
<<<['F', 'f']
规则3:对于基本数据类型而言,无论是否重名,局部变量都与全局变量不同。
lambda函数
lambda函数是一种匿名函数,即没有函数名的函数。
其定义如下:
<函数名> = lambda <参数>:<表达式>
lambda函数可以看作是def函数的简化版,一般只用于定义简单的、能够在一行内表示的函数。它在某些地方使用能取得简洁高效的效果。下面就是个例子:
给定一个整数列表[-9, 2, -4, -1, 0, 5, -6],要求按照列表中元素的绝对值大小升序排列。
l = [-9, 2, -4, -1, 0, 5, -6]
sorted(l, key=lambda x: abs(x))
Out[3]: [0, -1, 2, -4, 5, -6, -9]
下面是另外一个lambda函数的实例:
f = lambda x, y: x + y
print(f(10, 15))
f = lambda: "我是lambda函数"
print(f())
<<<
25
我是lambda函数
<<<
某些情况下lambda函数虽然可以让代码变得简洁,但同样也会大幅度地降低代码的可读性。而这一般不是好事。
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谨慎使用lambda函数。lambda函数主要用作一些特定函数或者方法的参数,特殊情况下才会被使用。一般情况下应使用def函数。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