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常常把它用在学习上,但它同时也适用于“自我认知”上。如果我们客观地温故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开启自我提高、成长的高速通道,是不是听起来很酷?
Fact:
初入职场的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在希望的田野上肆意奔跑。充满激情和干劲儿,年末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可是一年下来觉得自己并没有沉淀下什么。于是稀里糊涂地投入到了第二年的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的洪流之中。
Conclusion:
1.建立意识:清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慢下来是为了重新审视Objective, 抓住Priority,更好地做Planning并落地Execute!
2.培养习惯:培养“自省”的习惯,建立适合自己的自省机制
3.总结周期:有规律的总结可以是按日/周/月/年 时间的跨度来进行并做好记录
干货分享:PDCA模型 PLAN --> DO --> CHECK --> ADJUST
2017年下半年总体的工作和学习workload和压力都比较大,但正因为如此才迫使自己进入“野蛮生长”的阶段。逼着自己去读书和学习,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野蛮生长:加强学习 --- 切记终身学习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目的就只有一个---不让自己被淘汰。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不怕找不到学习的途径和材料只怕你不想去探索和学习。下半年开始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重拾微观经济等基础课程。我觉得经过三年的职场洗礼再回到课堂的感觉真得有所不同,感触有二:1.为自己而学 --- 当自己支付价格不菲的学费去学习的时候,你就能明白什么是为自己而学2.理解力提升 -- 举个例子以前觉得微经和马哲都是天书,但是当自己有了一定社会阅历和经济常识之后再去学习这两门课程你会觉得“嘿,还真的挺有意思!”。这些都是知识的框架(哲学是形而上学),掌握了之后你对事物的认知也能进入到所谓的“SECOND LEVEL THINKING” 。此外,线上课堂也是我获得知识的一个“碎片化”途径。
认知升级 --- 该升级下认知系统了
我反复提到“认知”这个词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神奇也太重要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CEO的角色,只不过你是你自己的CEO。你的认知程度代表你自己的公司能看多远,能走得多远。同时认知也体现在你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上。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有事没事问自己些问题或者想想奇怪的人生问题,再来就是与好友交流下便也成为一件快事。关于认知具体怎么提升,可以在2018年写些方法跟大家分享。
循序渐进:好奇心 --> 实践 --> 分享 = 让学习事半功倍
保持好奇心:为什么1-3岁的小宝宝们学习和模仿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在你孩童时代你总爱问“为什么?这是什么?”因为他们拥有强大、无畏的“好奇心”。请保持好这颗“好奇心”因为它是你终身学习的引擎,不要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和嘲笑勇敢地好奇下去!
结合实践:有重点的深入学习采用ACTION LEARNING的方式,掌握了基本概念之后勇于实践。实践之后做学习总结并有意识地与身边在学习同样TOPIC的人分享你的成果。
分享:温故知新最好的武器 分享交流的好处在于:两人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一个观点就是两个观点。并且分享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二次思考” --KEEPING UPDATING makes you UPGRADE one day.
干货:
ACTION LEARNING
脑图中的每个点都可以展开和大家说道说道,今天就不一一展开了(不知不觉也列出了2018年深度学习和写作的几个方向 LOL)
逻辑思维:亲爱的,逻辑思维和智商无关哦~
Fact:
1. 踏入职场的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1.老板说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全 2.演讲的时候表达困难 3.做PPT总是没有头绪 etc...亲爱的,你该暂停下审视目前自己的逻辑思维的水平。
2. 当上财教哲学的谭教授给我们上马哲课时,在课间给我们做逻辑题。10道我只答对3道,老师在解题时强调了一句:“逻辑和智商无关,它是需要反复练习所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
Thinking:
我自认为是一个偏感性的人,中意诗和远方的那种。踏入职场才慢慢培养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直到谭老师的出现才帮我打开了一扇“逻辑”的大门。在此之后我开始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的练习。练习之后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PS:请大家注意逻辑和逻辑思维是两件事情,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摘:百度词条)。逻辑是指事物的一般规律,举例:因果关系 前因推出结果。
Conclusion:
1.逻辑和智商无关可后天培养和训练
2.逻辑对生活、工作等都有帮助作用极大
3.逻辑帮助提升认知水平
信息松鼠症:不做把松果堆成小山的小松鼠
Fact: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获取信息成本极低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普及,我们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选择太多,学习太杂没有重点和沉淀。学了等于没学!
Thinking:
勇敢地面对“信息松鼠症”才能冷静地对症下药,永远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清楚就一直问自己why?直到清楚为止,明确之后再去找渠道学习。网络上渠道太多了,找到自己合适的就可以。渠道多不代表你“猴赛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注意知识的沉淀和累积。最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形成簇团,我称之为“催化式学习”。
Conclusion:
1.明确学习目的
2.寻找合适的渠道和工具
3.主题性学习
4.沉淀学习内容
5.分享!分享!分享!
拒绝信息松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