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个词曲大盛的时代,自然神曲不少。但若论这第一神曲,我想应该是贺铸的《青玉案》
贺铸在北宋词人圈里比柳永还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的出身和别人不一样,别的词人一般都出身书香门第,而他的祖上则五代武职;另外他的长相也与众不同,“色黑青,貌奇丑”(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描述),说白了就是颜值很低。
由于是武职出身,贺铸一直怀着一颗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心,可却没有这个命,始终在一些闲职上混日子。
元祐年间一个春日的午后,百无聊赖的贺铸坐在城外河边发呆,突然眼前一亮,远处一个青春美貌的女子袅袅而来,贺铸的内心不禁一阵躁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珠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壁新题断肠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是,人家美女没搭理他(不知是不是颜值的原因),径自飘然而去。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位黑脸词人脑洞大开YY无限的时刻。
凌波微步,取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样一位堪比洛神的神仙姐姐你从哪儿来的呢?不知道哪个幸运之人有这么好的命能娶到你这么个绝世美女呢?你又要到哪儿去呢?是不是跟随着送你来的春风才能找到你呢?
脑补着各种画面的贺铸最后自嘲道:“若问闲情都几许”,这无聊的日子只有靠看着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绵绵细雨打发了。
就这么个简单的一件事却在贺铸的笔下变成了有故事、有情趣的桥段,词的节奏呢又抑扬顿挫,结尾处的“梅子黄时雨”一句还为为贺铸赢得了贺梅子的称号。很快,这首《青玉案》就在朋友圈传开了。
黄庭坚首先点了个大大地赞:“解道江南断肠句,世间唯有贺方回。”就是说能把惆怅写尽的人也就只有贺铸一人了。
更多的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词的赞赏和喜爱,纷纷唱和,这样《青玉案》很快就传唱大江南江北成为北宋第一神曲。
对于北宋最大的词人圈,贺铸很早就想游学于苏门,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未遂。苏轼为了安抚他些许受伤的心,在给一个老友送别时,也写了首《青玉案》以作唱和。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行经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虽是送别,并没有那么多的离愁别恨。“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之句,却是紧跟神曲的清新曲风。
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则透过词中的闲情看到了贺铸更多的忧愁和悲伤。黄庭坚被贬后,黄大临也用《青玉案》为弟弟送行。“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作为兄长的很是担心弟弟以后孤独的日子如何度过。
弟弟则是对以后的日子依旧充满着希望,他也和了一首《青玉案》安慰兄长,并憧憬着兄弟二人退休后“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几年后,黄大临十分想念弟弟,又写了首《青玉案》,“欲断离肠馀几许。满天星月,看人憔悴,烛泪垂如雨。”不想没过多久,黄庭坚就撒手人寰了。
《青玉案》经黄氏兄弟的唱和,曲风自此变得悲怆忧伤。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李清照独自带着十五箱书卷家资从老家青州南下,历经战乱,终于在南京和丈夫赵明诚相聚,劫后余生的李清照也唱和了一首《青玉案》。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正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征鞍不见邯郸路”,词的第一句就唱尽了失去 了家园的人们故国北望的无奈。此时的李清照,这位横跨两宋的女词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从这以后她再也回不去那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了。
传唱到南宋,《青玉案》成为了爱国词人们的主旋律。曾经当过宰相的吴潜,被奸臣贾似道排挤,被贬后也做了一首《青玉案》。词中“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之句一吐词人有心杀贼却又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贺铸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的无心之作,竟被唱和百年之久。
可谓一曲《青玉案》,多少凄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