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 姬文干
从对医生的憧憬到实实在在成为一名医学生,我便踏上了一条没有止境修行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对于病人及其家属这便是“性命相托”病人渴望得到医生的帮助与安慰。“心到达的地方脚步也会到达”,所以我们不妨观察一下那些医学大家们。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家》栏目曾报道过很多良医大家,诸如裘法祖、王忠诚、吴孟超、胡佩兰、吴阶平、郎景和……他们秉承的就是“仁”。不仅仅是“仁术”更是“仁心”。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主席 玛吉德·萨米曾这样评价王忠诚——二十一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中国会出现一些脑科学的大师,王忠诚教授就是培养大师的大师。那么他们在当初从医的道路上肯定也遇到过医患矛盾,他们是怎样处理的?然而,当我叩问自己的内心深处,我是否自省过?我内心对医学的崇拜可能只是浅显的。
真正的崇拜其实应是传承、弘扬他们为医之道。我们要学习优秀前辈们那种细致入微的关心,学习他们那种视病人如亲人的善待。听诊的时候用手捂热听诊器;担心病人下床的时候不方便把鞋摆正;即使做完手术后一句简单的话——“对不起,让您受苦了”,对于患者那都是莫大的抚慰。
做一名好医生,人文素养必不可少。那么何为人文素养?是价值观,是做人的整体素质,是对社会的洞悉,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领悟。面对以性命相托付的病人,医生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坚持而冷静,在病人面前你是他最后的希望。医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者,也不单单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更寄托了病人希望的人,如若我们只是一名技术人员或科学研究者,怎么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我们的病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我们跟机器也就没了差别。
著名医学科学家威廉·奥斯勒爵士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为患者撑起天空且内心强大的医生呢?
首先,善良是医者最需要的品质之一。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善而非恶,后来可能觉得被现实打败,灰心丧气,梦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有一定的落差,医生的善良体现在用心对待病人,用心即对病人热忱、设身处地、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相反,一个暴戾的人一定是内心狭隘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
其次,我们与病魔搏斗更加需要智慧。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体现于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有的人医术很好,但是患者并不喜欢找他看病,因为他的眼里只看到了病而没有人。面对疾病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审慎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我们还要懂得仁爱和敬畏。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爱是舐犊之爱,是无缘由的爱,是主动创造;敬畏是避免损害,聊以生存。有爱,才能付出,才能义无反顾。有敬畏,才能安全,才能趋利避害。懂得这些方法方能体悟张孝骞把“戒慎恐惧”作为座右铭的深刻用意。
只有身怀悲悯恻隐之心方显人文素养高尚;
只有深通学术之道方显智慧自信;
只有上善若水方显福德自生;
只有智慧且担当方显统帅全局;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内心强大,才能医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