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了微信,可大脑在想其他事情。你的眼睛看到微信 “ 发现 ” tab的小红点后,大拇指自动就点了过去,然后习惯性地打开了朋友圈。刷新了一下后,却恍然发现,“ 我并没有想要打开朋友圈 ”。
的确如此,我们的大脑皮层并没有想要打开朋友圈,所以没有打开朋友圈的主动意识。但是掌管习惯的脑干就根据以往的经验,运行了 “ 打开朋友圈 ” 的系列动作。
很多时候,我们在没有收到微信消息通知的情况下,也会时不时的打开微信。特别是在我们刚刚发过朋友圈之后,我们期望看到 “ 发现 ” 底部的红底数字。 那个简单的红底数字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以至于你的大脑根本没有做 “ 思考 ” ,就直接切换到 “ 发现 ” 页,打开了朋友圈,点击了新消息。 这一系列的操作早就成了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的是 暗示 => 行为 => 奖赏 这一回路。当我们看到暗示(微信的红点提示及数字提示),我们会做点击红点所在的区域的行为,从而得到了 “ 社交 ” 的奖赏。 而当我们还没有看到红点的暗示,只是拿到了手机,就想要得到 “ 社交 ” 的奖赏时,就是成 “ 瘾 ” 了。
一提到 “ 瘾 ” ,大部分人会联想到 “ 网瘾 ” 、“ 酒瘾 ” ,“ 烟瘾 ” ,甚至 “ 毒瘾 ”,因为这些 “ 瘾 ” 会对当事者及其身边的人造成很糟糕的影响,所以会很让人反感。
但说到 “ 微信成瘾 ” 这事儿,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或许并不让人在意。
但还是有些问题需要注意。
我们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某人 “ 微信成瘾 ” ,他拿起手机就会很习惯地打开 “ 微信 ” ,寻找 “ 红点刺激 ” 。在微信里浏览 非优质信息,不知不觉地消耗掉大量时间,只留下很少时间去获取对个人成长有价值的内容。
微信是非常好用的社交工具,也是某部分人的营销工具、某些人的信息获取平台。但它不可能是全部。还有很多APP提供更多对我们有价值的内容,有些督促我们锻炼体魄,有些督促我们锻炼思想。 所以我觉得 “ 微信成瘾 ” 别太深,从移动互联网的其他角落获取更有价值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戒掉 “ 微信瘾 ” ,或者减少它发作的次数呢?
可以考虑把微信图标放在一个比较深的角落,比如手机桌面的第二页的某个文件夹里。少看到微信图标,就会降低一些刺激强度。
再者,把一些其他APP(最好是对个人成长有帮助的)的图标放在桌面第一页,并且是直接显示,不要把它们挤到文件夹里。 你会经常看到它们,有时就会打开,得到对你有价值的信息。
把使用微信时长的一半用来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其他角落,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