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
三姑生于1955年,童年时的三姑,正值国家自然灾害时期。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让三姑养成了一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她善良贤惠,勤劳善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有遗憾的是从未读过书。经常自称为"睁眼瞎"。但是不识字的三姑,凭借她的踏实肯干,勤奋好学,多次被乡里评为三八红旗手和治富能手。光奖状就贴满了整个屋子。
八一年分田单干,三姑承包了村里一坡地,别人都种上了麦子,玉米等。而三姑却另有打算,她想发挥她的特长,打算种菜园,三姑以前可是种菜高手。种菜相对收入虽然高一点,但付出也比种其它粮食要多很多,这个三姑最清楚,吃苦受累!她都不怕。只要能多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增加点收入。自从有了这几亩菜地,三姑就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忙碌。翻地,整平,锄草,打药,三姑累得大气都不顾喘一口。那么大的一片菜地,全靠三姑一人侍弄。有付出,就有回芹菜,油菜,小白菜,西葫芦争相上市,丰收的喜悦写满三姑心头。下午采摘装车,早上3点起床卖菜,为的就是早点赶到集上卖个好价钱。下午回来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接着就要下地干活,每天忙到很晚。少不更事的我,不了解大人们的辛苦,三姑去赶集,我也吵着要去。三姑在前面挑着菜走,我紧跟在后面,三姑也乐意带上我。听三姑唱童谣,猜谜语,采一朵小花,追赶一只蝴蝶……都是我喜欢做的。不识字的三姑却有无数的谜语,故事……记忆深刻的是“白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不点,不点,浑身长眼"……我努力地猜呀猜,猜不出,就耍赖,让三姑公布答案。三姑无奈就笑哈哈地说出了谜底。在娘俩的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集市上,三姑开始了紧张的卖菜。三姑卖菜从不缺斤短两,童叟无欺。因此摊前格外热闹,遇到熟人或家庭困难的人,三姑总是无偿地把菜送给人家。三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乡里乡亲的,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互相帮一把,是应该的。乡亲们不好意思收,三姑就着急地说:"我种菜,挣钱是小事,大家都吃上新鲜的菜,我心里比挣到大钱还高兴呢!"说的大家只好欣然接受。几年的辛苦耕耘,三姑可谓收获满满。种菜,不但让三姑走上了致富之路,更重要的是,三姑成了方圆几十里内外的种菜能手,乡农技站经常请三姑到各村介绍种菜栽培技术,三姑欣然接受,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种菜技巧,培训了一批批的菜农,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种菜的乡亲们越来越多,和三姑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人们提起三姑总是竖起大拇指,这时,往往是三姑笑得最开心的时候。
三姑是当村的婆家,姑夫家也穷,结婚时啥也没有,凭着勤劳的双手,三姑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后来,三姑盖了五间大瓦房,取代了以前的三间低矮的小土屋。盖房的那几天,村里人都纷纷放下手里的活,主动跑来给三姑家帮忙。并且都夸三姑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会当家。
表弟是三姑唯一的儿子,在三姑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表弟已经能帮三姑干许多农活了。大家为三姑松了口气,以为三姑终于可以休息下了。但时事难料,邻居家两口因为意外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三岁的艳红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三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决定收养了小艳红。这件事村里和家里人都不看好,不支持,都说三姑特傻,离得这么近,人家早晚会回去认祖的。可三姑不这么认为,三姑说自打见了艳红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说是上天安排好的,是缘份,坚持要收养。后来还被乡里罚了500块钱,才落上户口,三姑对艳红视如己出,有好吃的先给艳红,疼爱有加,就像三姑在地里种菜一样精心呵护着,不让艳红受到一点伤害,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如今表弟,表妹都已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对三姑很孝敬。这一点三姑很欣慰,三姑经常为当处的选择不后悔,艳红长大后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三姑当年所受的委屈和亲人的不理解,泪如雨下,更加无微不至地关心,疼爱和孝顺三姑。
三姑也是个大孝女,姊妹之间也很团结,每当家里包饺子做啥好吃的就打发表弟给奶奶送,经常过来收拾屋子,洗洗涮涮忙里忙外,她的行动一直感染着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好人,做一个孝顺的好人。
每次我们回老家都到三姑家串门,临走时三姑会给我们捎上自家院子里种的菜,水果,三姑说,城里菜贵,捎上点菜吧,过日子还是省一点好,在单位好好工作,我在家很好,不用担心,这满满的亲情让我们常常泪流满面。
三姑的勤劳善良,真心付出,与人为善,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将时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