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1.基本信息:女,16岁,高二幼师班学生,父母都是农民,且都有残疾,经济状况差,父母共有4个孩子,前三个都是女孩,老四是男孩,求助者排行老二,家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姐姐23岁大学毕业后就已结婚,求助者和奶奶姐姐关系较近。
2.如何来诊:我是求助者幼师班心理学老师,求助者很喜欢心理学,并且有我的QQ号,通过QQ提前预约来找我。
3.印象:求助者性格内敛,不爱说话,学习认真上进,身形适中,面容清秀,穿着朴素,眼神接触好,喜欢和我对视,语速适中,给人的感觉很亲切舒服。
4.主诉:求助者近两个月情绪状态不好,静不下心来学习,经常心慌失眠,吃饭还可以,特别是最近复习最不擅长的高一数学,更是心乱如麻无从下手,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很是苦恼,求助目标是怎样才能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需求分析
求助者一开始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那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求助者近两个月的心情非常不好,心乱如麻,心情很糟糕。
我们知道近两个月是疫情期,求助者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我们要让求助者提高成绩,就先稳定求助者的情绪,求助者是受家庭影响较大,那我们就和求助者一起全面分析求助者的家庭情况,先把家庭的基本情况呈现出来,不要想着先解决问题,让心灵外置和重构,把家庭的基本关系呈现出来,在关系中去看人,不要先盯着问题,要先看关系中的人。先给求助者做一个“个案概念化”,再画一个“家谱图”,让求助者看到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让成长过程呈现出来。
1.个案概念化:求助者的父亲是个早产儿,人长得比较瘦弱,不善言谈,不会和孩子们沟通,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是家中经济主要来源。母亲手有残疾不能干重活,也不能照看孩子,同时也有羊角风,经常发病发病时是很吓人给来访者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妈妈不能干重活,在家里没有地位,爷爷奶奶会经常说妈妈的坏话,姥爷在妈妈结婚时自杀了,姥姥虽离妈妈很近,却没有管过妈妈,妈妈只能通过不停的生孩子来为这个家做贡献找存在感。
来访者的家庭结构表面完整,家庭角色功能却有缺陷,来访者从出生到现在,父亲几乎没有对她有影响,和来访者交流。咨询师很少谈到父亲,在她成长中没有得到父亲的陪伴欣赏,进而发展出不自信不开朗的性格。
来访者0~4岁都是跟奶奶长大的,也就是说早年没有和父母发生依恋关系,即使和奶奶在一起估计也没有得到充足的照料,因为4个孩子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4岁之后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又生了弟弟和妹妹,妹妹13岁,弟弟12岁,家人都很偏爱弟弟,妈妈觉得妹妹很可怜,所以对妹妹和弟弟的爱都相对多一点。来访者和姐姐关系较近,但姐姐早已嫁人,我估计这个姐姐在家里也没有得到认可,所以选择了逃离。妹妹弟弟都很蛮横,不干活,脾气坏,家里什么事情都让来访者干,姐弟几个做错事情,怪的都是这个老二。所以从来访者家中可以看到她是得不到理解关爱,也得不到认可,非常的孤立无援。她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把学习学好,把事情做好,尽可能的做个乖孩子。因为弟弟太蛮横无理,她也会经常帮奶奶做事,所以奶奶这两年对她还不错,但来访者认为奶奶其实并不是很爱她,只是因为弟弟这两年太过于蛮横太让他她失望,而她又能帮助奶奶,所以奶奶这两年才会对她好,从这中可以看出来访者是极度渴望得到爱也极度缺爱。
来访者说七八岁的时候,她是经常做噩梦,经常半夜哭着醒来,醒来后父亲会骂她,有时候哭着醒来后,会无意识的半夜跑出去呆一会儿再回来,中间的过程完全是无意识的,经常做噩梦的那段时间大约持续了一两年,我觉得这是一种缺爱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小学初中时因为又瘦又黑又老实,经常会被同学欺负,被同学起外号,她也不反嘴默默承受,来访者的知心朋友也很少,即使被那个学生朋友欺负,家长知道也很少去帮助她。 可以看出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少,也很缺爱的。
上职高之后大部分时间是脱离了家庭,然后她又交到了一些外向的朋友,性格慢慢开朗,高二上学期成绩还不错,高二下学期因为疫情长时间待在家中,心情受影响,又加上网上学习进度,难度加大,心情很乱,对学习没有信心,不知如何下手,非常的焦虑烦躁,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两个月。
2. 家谱图
我们把家谱图呈现是想让来访者看到了解到她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同时从来访者身上看到咨询的力量和咨询的方向,然后帮助她成为她想成为的人。所以我们在咨询的时候,不要急于解决当下的问题,要分析来访者问题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什么?背后的情节是什么?所以咨询师要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具体信息,给她做个案概念化、做家谱图,把关系外置通过陪伴和来访者一起探索,让来访者看到、觉察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做到足够的共情,同时要挖掘来访者来访者内在资源为来访者赋能。
3.治疗目标: 近期目标是身心稳定,学习成绩提高。远期目标是促进与原生家庭和谐、分化、独立与成熟。
4.临床诊断与心理评估:它属于严重的心理问题,伴焦虑。
5.咨询计划建立关系--稳定化--资源激活--创伤治疗--整合,从躯体、情绪和认知三方面进行工作,因为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很强烈,配合很好,咨询效果会更明显。 我希望和来访者在做咨询,分析完家庭关系之后和成长过程之后,我们更关心的是来访者如何成长?如何跟自己相处?她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她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她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我跟来访者要解决的问题。
三.服务过程
目前共咨询了5次,大约每周一次,每次约60分钟。
第1次咨询:采用系统式治疗,先和来访者建立关系,让来访者了解咨询的大致流程介绍,寻求咨询的缘由和诉求。来访者第一次咨询的目标是寻求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来访者叙述近两个月,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特别是复习高一数学时,因为高一数学学得不是很好,更是心烦,早晨起来时候心慌的难受,感觉像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吃饭还行,经常失眠。
第1次咨询,主要是以倾听陪伴为主在这个过程中要澄清解释。咨询过程中及时给予来访者共情。我在倾听中挖掘来访者的内在资源,发现来访者喜欢看心理学书,并经常会冥想,我就问来访者以前学习状态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分析来访者状态好的时候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去感受状态好的那个感受,并让来访者在心烦的时候用冥想的方式去感受那个状态。
第2次咨询:来访者主要谈的是自己的原生态家庭,收集来访者的家庭信息、成长背景及相关信息,家庭成员的关系与互动。
孩子的心是慢慢打开的,第1次咨询是关于学习,第2次是来访者主要叙述的是自己的原生态家庭,在陪伴共情的同时及时挖掘来访者的成长资源。给予来访者肯定支持,和来访者一起梳理成长史,把问题以中正的态度呈现外置出来,让来访者看见觉察,畅想未来,谈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接下来怎么做?最后让来访者做了一次沙盘,从沙盘中看出来访者非常渴望家庭温暖,非常渴望父爱,性格内向退缩,但内心有很多的力量。
第3次咨询:来访者说最近情绪还不错,想谈多谈一些关于家庭方面的,所以这一次的主题是“关系层面”,主要诉说的是妈妈和奶奶的关系,以及夹在她们俩中间的为难。 求助着说自己很心疼奶奶,奶奶把她们几个一手带大,心疼奶奶辛苦一辈子晚年还要为她们操心,同时又不满奶奶,总是说妈妈指使妈妈干活。求助者也很心疼妈妈,没有家人的疼爱,没有姥姥的疼爱,在家地位低下,只能靠生孩子争取家庭地位,但是又非常愤怒妈妈不给奶奶一点钱。 奶奶和妈妈有委屈会告诉她,来访者心理承载太多一些有很多冲突和矛盾。父母的关系也不好,从小到大经常吵架,咨询师不但要共情妈妈奶奶,同时要共情把来访者的叙述问题呈现,让来访者看见觉察,同给予来访者支持和鼓励和理解,挖掘来访者内在的力量。
第4次咨询:探索来访者的生命成长历程,让来访者描述整个生命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咨询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扰动,经历这些事件后对自己的影响与来访者现在状态的可能性关系,启发来访者,并鼓励来访者从中找到力量。 最后让来访者画了一张测量情绪的“波浪图”,发现,虽然当下来访者还有情绪困扰,但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及时给来访者赋能。
第5次咨询:来访者心情很好,她说现在还有学习困扰,但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这一次她主要和我聊的还是学习,因为很快要进入高三,我教了来访者怎一些催眠的“放松训练”和“呼吸法”,以及高三复习中的一些计划和方法,来访者感觉很轻松。 当下一周来访者没有再预约发QQ告诉我她这段时间状态很好,上课再见她时也是笑容满面。
四. 成效评估。
不管是躯体上情绪上和认知上,都有很大的改善。
五.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个在原生态家庭没有得到爱的孩子,因为疫情的原因让问题更严重化,扩大化。对于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我把这个案例写出来也是呼吁大家关注一下这群孩子。咨询过程很成功也让我很有成就感,更深刻的感受咨询的力量。
六.专业反思
当来访者把一个问题抛出,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真实动因,不要急于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来访者的经历如何艰难,我们要找资源为对方赋能,让来访者回忆有力量的部分找资源,这个资源可以是重要他人,社会关系也可以是成长经历中的一些事情。我们在咨询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问的全面结合现实事件问,作为咨询师,我们要以中立的态度把来访者的问题外置并呈现,让来访者看见、觉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