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的晚上11点多,开启了我和L先生2020年的生气首秀。
起因是我觉得他最近加班更甚了,晚上休息的越来越晚,并且和他讲以后如果我怀孕了希望他能换一份工作,能有多一点时间顾家。接下来他就开始举例他们公司的A、B、C,如何一边带娃一边上班,谁谁谁经常加班到凌晨几点……
我听了就很生气,4号一整天24小时我们都没有说话。
最近我和L先生好像是被下了咒语般,隔段时间就会因为小事生气,每次因为任何事情生气的时候,双方都会选择沉默,没有沟通,我生气的时候他理我我也不想搭理他,他也不太会哄女孩子,只会说“不要生气了,你打我吧”,说了几遍后发现我不想理他,他也就不理我了,就是这样的模式。
我意识到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很可能会渐行渐远,失去这段亲密关系,失去彼此。
但十分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这本书。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为什么最亲爱的两个人之间会互相伤害,甚至最后会形同陌路的原因。
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他的教学遍及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近三十年来他研究的领域着重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动力。
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亲密关系》一书详细讲述了在亲密关系中所历经的四个阶段,并为我们找出了一种简单又自然的方法来克服障碍,帮助我们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
第一阶段:月晕现象
在亲密关系第一阶段里其实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你们最初相遇,也许是被对方的外表或者声音又或是其他因素所吸引,这些吸引到你的点都是自带高光效果的,让你忽略掉对方身上的缺点,你觉得对方很棒,完全符合自己对理想伴侣的要求,然后一步步发展出浪漫的火花。
1、吸引磁场
人类为什么要谈恋爱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人类为什么谈恋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需求。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亲密关系情感就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这个主要的动机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
2、期望与要求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
明说就是直接说出你的需求。比如:我希望你能主动打扫一下房间、我希望你能记得及时收一下阳台晾晒的衣物。
暗示就是你不想明说,所以必须借助肢体语言等来表达你的不悦,比如不说话+难看的脸色。但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直男或者神经超大条的类型,你这边已经风云变幻了,他还没有察觉到,甚至即使察觉到你已经不开心了,但他就是不明白你到底是为什么不开心?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我和L先生的沟通障碍点也在这。
女人心理想法是:如果我要什么,我为什么生气,你都不能猜的出来,要等我说你才去做,那就表示你不爱我。这时有个句式就出来了,“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我想你一定听到过或者也说过这句话。
比如有一次我和L先生在等公共汽车,这时碰到他的同事也来等车,L先生和他同事介绍我的时候并没有拉着我的手。因为这个细节我就生气了。
后来我发现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著名的婚姻治疗师、资深的心理学家金韵蓉老师和她的爱人在婚礼刚结束就因为类似的事件吵架,而且金老师也是这种暗示的处理方式,对方无法猜出金老师为什么生气,而金老师也就是不说出真正生气的点,然后在其他各种事情上耍性子,把对方折磨“疯”。
这时候,当个人期待、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失望、埋怨等情绪,这也就是月晕现象退去的时刻,即将进入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
作者建议:想要安全度过第一阶段,你要学会接受伴侣,学会接纳自己,执着于期望别人最终总会带来失望,不如丰富自己,因为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你心中。
第二阶段:幻灭阶段
幻灭是什么?
你一直崇拜的公众偶像人物,有一天被媒体曝光,发现他原本美好的样子都是伪装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自私、丑陋、没有责任感的人,这就是幻灭。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消极负面的印象,事实上,幻灭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你不再被错觉所迷惑,它让你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让自己的内心本自富足。
1、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为了引起伴侣的注意,我们就开始“作”,“你为什么连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都忘记了?”“为什么约会总是迟到?”“我说过的话你都没有认真听……”诸如此类,开始伴侣会给些回应,“宝贝,都是我的错…”时间一长,当这种方式不再被注意,接着,就会出现第二种偏差行为。
权力斗争:随着沮丧感越来越重,权力斗争慢慢演变成双方争夺亲密关系主控权的战斗,双方都努力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话语和行为。权力斗争有很多面貌:互砸东西、冷战、避而不见等。
报复心理:我曾听到过一个身边同事的故事,他和他爱人吵架生气后,他爱人把他银行卡的钱全部转走了,还花了3万块钱买了个包。听起来是不是很想笑,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报复行为。
自我放逐:这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这种行为和他童年的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
2、因果关系
书中给出一个案例,约翰和玛丽是一对恩爱的伴侣,他们同居后,问题开始显现,玛丽总是把浴室搞得一团糟,约翰已经温柔的提醒过数次但玛丽并没有改变,有一天约翰终于受不了了。
约翰:老天啊,玛丽,我到底要跟你说多少次,用完浴室之后要收拾干净!
玛丽:对不起,我会收拾的,只是因为我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
约翰:收拾浴室会花很长时间吗?那你可以早五分钟起床啊!
……
玛丽:约翰,你总是希望每件事都照你的方式,有时候你真自私!
约翰:你说得太夸张了,把东西丢得到处都是的人可不是我哦!
在我们身边类似玛丽和约翰这种案例有很多,我就亲眼看到过一对新婚夫妻因为每次刷牙应该挤多少牙膏而争吵的事情。
我们看到玛丽和约翰的对话,可能会认为他们争吵的原因是因为玛丽没有打扫浴室,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玛丽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长大,她的父母命令小孩子必须“隐形”而且发现她把玩具乱丢,就会把她的玩具扔掉。慢慢地,这成了玛丽童年的伤心事。
约翰出生在多孩子的家庭,因为兄弟姐妹众多,他一直被忽视,说的话总是没有人倾听,于是他想各种办法想引起注意,但家人总是嫌他烦。这也成了他童年的伤痛。
《正面管教》中提到,儿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类需求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共同的需求。
所以当你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忽略了你的某一种情绪或感情的时候,你幼时的伤痛便倾泻而出。
作者建议:每一段亲密关系中,表面上看似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不休,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曾经共同的伤痛。我们需要跳脱出来,沟通了解彼此的问题,化争吵为理解。
3、愤怒情绪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表达愤怒情绪的行为各有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这三种方式。
攻击是公开、明显表达愤怒的方式,包含批评、指责、威胁、肢体攻击等。
情绪抽离是较沉默的表达愤怒的方式,也是过去我的最爱。我和L先生生气的时候就是不愿意理他,越是不理他,他越是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他越是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我越是生气。
被动攻击是假装不介意对方的行为,但你的言语间却充斥着隐约的批评和埋怨。比如这样的句式:“我没事”、“没生气,反正我的事情对你来说也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会对伴侣产生愤怒情绪?作者列出两点原因: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其他情绪;第二,你生气,让对方产生罪恶感,这样能有效的控制对方的行为。
作者建议:如果你希望拥有健康、美好的亲密关系,就要直接面对你内心当中最深层次的伤痛。
4、爱意
“爱意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取代。这样我们就成长了。”
作者建议:爱能回应一切痛苦,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并列出有效沟通的8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第三个阶段:内省阶段
内省,会让你有更深的洞察力,你会得到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内心。
受害者监牢
在受害者监牢中有三种角色,受害者角色:给自己的定位“受害者”,常常会感受到痛苦、抱怨,怪罪他人。迫害者角色:常常感受到愤怒,当没有可怪罪的人的时候,他甚至会迫害自己,所以你会发现有的人愤怒的时候会扇自己耳光。拯救者角色:积极正面的态度,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走出监牢的原则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出问题的框架,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突破自己的认知。
婚姻生活就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发现问题,调整状态,不要去怪罪别人。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学会看到每一个情绪背后的需求。
第四个阶段:启示阶段
如果你能到达启示阶段,那么你一定能收获一份真挚的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的方式。第一种方式中,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令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在痛苦和问题中成长。第二种,以毫无察觉的方式显现。第三种,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是听天由命或辛苦走完前三个阶段。
1、量子隧道
具体做法就是,当你和伴侣吵架生气冷战时,你试着把生气的事情放在一边,去调动心中的爱,假设你是爱她的,那么此时她一定希望你去拥抱她或者做一顿好吃的。
2、允许
作者强调灵魂关系的关键,正是“允许”。这不是要你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你明白,你所做的事,应该是听从你的心的引导而做的事情。
总结:《亲密关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其中有一个观点最让我印象深刻,“事无好坏,诠释在人”,每一对伴侣都不是天生最般配的,也不会永远保持激情和浪漫,只有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一面,学会接受自己,让爱在我们的生命里生根,用爱点亮我们的生活,相信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文章作者简介:笔墨痕,90后爱读书的写字迷,多平台原创作者,读书/写作/生活/成长。
文章首发于个人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