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十年事,耿耿一梦萦。——致岁月
(一)己亥年十月四号
回家第三天。天还没放晴,雨从中午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时大时小,打在棚上清脆但有点杂乱。国庆节左右正是秋收时节,想必好多农人望着这黑沉沉的天空,牵挂着田里没来及收拾的庄稼,内心正焦灼不安,如坐针毡。
夜的声音,低沉而悠长,就像隔壁房间里失眠的奶奶发出的的叹息声。
小姑带读小学的表弟回娘家探亲,吃住在我家,表弟与我同住一间房。入夜无聊,与表弟灯下看书。我让他读我之前胡诌的几首诗歌,权当学习识字,他没一会便兴致全无,我给了他一本桌上文字简单容易辩读的书,《活着》,他很有兴趣的爬着看起来。不一会儿,我便有些后悔,实属不该让他这么早接触如此沉重阴郁的文字,但有他看的津津有味,便不忍打扰他。半小时后,他有了困意,书扔给了我准备入睡。我问他,这书能看懂吗?他回答了一句,太悲惨了,一个村子的人差不多快死光了…说完就倒身沉沉入睡,只留我在灯下诧异和恼悔。
我第一次读《活着》是七年前,一口气读完全本后,已是夜幕降临,宿舍里只剩下我和福贵的老牛,安静如深谷。我彼时的感受如胸口压上了大石般压抑,如同被命运紧卡住了咽喉,失声失语,只余有气无力的慨叹:竟然有如此悲怆惨淡的人生!
人的一声是孤独而渺小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永恒的只有大海星辰、山间明月、河上清风——发出今夜星光的星系,可能数千万年前就已灭亡;我们注视着的某颗星球,可能他正以其硕大无朋的姿态,数千万年从宇宙深处凝视着我们。
(二)己亥年十月五日
宋代词人蒋捷有首经典词作《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让人如入其境。
我还喜欢的一些雨天诗句,诸如有陆放翁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及“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李义山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王少伯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此外,余秋雨散文《夜雨诗意》也深得我心。
是夜,雨落屋外,连绵不绝,时而猛烈,如古时战场助阵擂鼓,时而轻柔,如闺中怨妇低声泣诉。这才是中秋刚过,天凉已是如此,屋里凉气渗人,因为白日里睡了一大觉,这会又无心睡眠,就这种半醒半梦的状态下,心里拼凑了几句。
“秋意来无影,疏雨落三更。
入夜衾枕凉,深寒沒虫鸣。
独身居阔室,孤影映窗灯。
星星十年事,耿耿一梦萦。
羁旅红尘客,何处问多情?
任雨阶前滴,不觉到天明。”
其中“星星十年事,耿耿一梦萦”这句让我想起好多。细算来,从到县城高中读书起至今,正好是十年之久,这期间我的思想认知、性格脾气、知识阅历、社会经验等多次历练得以渐渐成熟,几次重要抉择、一些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以及重要的人,也都是这十年中所遇所历,虽去事良久,却令人难忘,果真如天上星点,零零散散,若隐若现。这十年之后,我不再是“听雨歌楼上”的少年,却也未及“听雨客舟中”中的年岁,褪去了年少的青涩,少了很多无谓的彷徨,学业既成,职业既行,双亲康健,家人和睦,虽近几年在他乡踽踽奋斗,好在一切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奋进中变得更加明朗、更加值得憧憬和期许。
但愿十年后,还能勇敢地做一热血青年,还能坚持当初的信念,还能不忘却回忆点点。
(三)己亥年十月六日
摇晃了五个多小时,火车终于即将到站。车内播放着久违而熟悉的萨克斯音乐《回家》,脑海中一下掠过高三的那段晚归时光。那时这每晚自习结束的音乐,总给我如释重负的感觉,倏尔这多年以后,此刻却让我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排队出站。发现个现象,人流在约三五秒的短暂拥堵停顿时候,大家都会依然得打开手机屏幕扫一眼。包括我。看到KY一分钟前的最新推送是,“你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但你不会开心”,此时正和簇拥的人出站,从出站口的阶梯往上走的时候,光线越来越明亮,人们如同从某种巨大的动物的嘴巴中挣扎得以逃生,摩肩接踵地鱼贯而出。我多盼望这是幸运之光啊,我投向她的怀抱,她让我余生顺心逐意,让我经历更多的伤痛折磨后,觉得还是幸福开心更多。
出站后,巨大的人流团被扑面而来的嘈杂声冲散,像一把沙扔向沙砾堆中,形形色色的人悄悄然地被这座城市稀释,走上了各自的生活轨道。夜色初露端倪,天空依然乌云深沉,我顿时觉得身上的温度更低了。
(四)巳亥年十月十二晚
猝不及防地感冒了,症状就是感冒时候的症状。很自觉地按时吃了两顿药。晚上没加班,早早回来躺着休养,宿舍没人,如冬天的荒野,安静而清冷。觉得时间过的出奇得慢。感冒引起鼻炎,那种感觉,像极了冬天被烟火熏燎久了的的炉管,深处的的不通畅才是让人不舒服。鼻炎很久了,又是鼻中隔偏曲,虽然是自然生长的,暂时没什么大碍,可总觉得两个鼻孔的“排气量“不一般大,平时说话也是更多地用嗓子发音,偶尔自我感觉很别扭。
记得刚检查出鼻中隔偏曲的时候,医生极度危言耸听,建议住院手术。有一个姑娘得知后,毫不客气地说会陪我去做手术,为我“壮胆”。她的话让我极其感动,心中腾起一股热流,仿佛就是这暖意,催生路边的蒲草和芦苇显现出一抹绿色。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充满很多不可预见的挫折打击,还有出其不意的事与愿违,但我从幼及长,总能遇到一些带给我温暖、鼓励、感动、信心的人。这些人或是双亲家人,或兄弟姐妹,或恩师或朋友、同窗,或心生情愫之人,或只是萍水相逢、一面之缘的过客。
我是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也希望能带给别人感动。我始终坚信笃行的是,“人拦不住时间,也拒绝不了苦难,所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善和德。”或许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我的记忆力有一部分浪费在了无聊的消耗上面,比如,我上一次感冒是276天前的1月9日,唯一有点后怕的是高烧到几近晕倒——听说发烧过度会变成痴呆,真的好可怕。就此睡去。
(五)己亥年十月十五日
又一次,爷爷在我的梦里死去了——而我是如此极度惧怕这一天的到来——他喘着粗气,奋力地睁大眼,打探着周围,嘴唇蠕动,肯定想要说什么,周围应该有家人的陪伴的,但他那沉重的嘴唇始终没打开。
我从梦里醒来的时候,心跳急促如鼓,一时反应不过来身处何时何处。此时,窗外的夜幕中街灯明亮,附近的建筑工地依然传来施工产生的尖锐的碰撞声,窗帘没完全闭合,一道光射进了我住的昏暗的屋子。
我知道,爷爷是不惧怕死亡的。他是在生活的刀刃上行走的人,这人世间的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这辈子经历了太多太多,早已释然和看淡,早已隐山藏水,到达饮苦不举眉,尝欢无扬笑的境界。林语堂说,“我们都是风中的蜡烛,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没人谁能匹敌这咄咄逼人的岁月和现实,没人逃得过两抔黄土一高岗的宿命,他只是平静地等待自己的归宿,像落叶归根、冬阳坠落那般自然。
即使是虚惊一场的梦,可这真让人难过,真让人难过。
(六)己亥年十月十八日
最近工作甚于忙碌,早出晚归,身体和精神都极度疲惫。每天下班时刻,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窗,看到上海路拥挤的车水马龙,我的心里都像压上了一块石头,我心生悲壮感,有几次双眼些许模糊。
我还记得,在最近好几年的年末总结时候,总忘不了自勉,“希望以后过的洒脱”。我并不是特别明白洒脱具体指什么,大概就是希冀以后的生活比当下过的更好吧。
不过,人总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问题和烦恼,而且随着年岁增长,自身扮演的角色会增多,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压力也会变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当问题和烦恼的流入量大于存量,即有所增量时,往往就造成了不洒脱的原因。
举个栗子,我自认为在与人交流的技巧方面,较刚工作那会已经有所纯熟,本应该会让更多的问题迎刃而解。可有时事与愿违的是,越是强调表达的本意,或越是修正表达的精度,就越偏离表达的目的,反而带给别人模糊不可辨的感觉;越是熟稔表达的分寸,自己越会怀疑自己表达的真诚,当然也会怀疑别人倾听的真诚度。
有所历,有所思。我明白,人总是要向前看,即使是在循环的困苦中夹缝求生,也不能没有战斗过就偃旗息鼓,没有,…就像这深秋的叶总要褪落、腐烂,树枝经过严冬的蛰伏后,会重新抽芽,焕发生机——年年岁岁如此——所以我依旧会一直祝自己越来越洒脱,也努力让自己越来越洒脱。
(七)己亥年十月二十日
作家说,“生活总是带着我们缓缓行进着,与往事难舍难分的日子仿佛已经逝去了——而且无时无刻都在逝去的轨道上飞驰。”
想起了2016年我在中卫的那个冬天。
冬日的空气干燥而清冷,却也干净而清新。天空湛蓝,如婴儿眼睛一般清澈、纯粹。空闲时候,我喜欢独处,或随意走走停停,度过了大量的安静时间。逢假过节的时候,单位人去楼空,我成为离群索居者,办公室、宿舍、健身房、浴室、洗衣房,还有楼后的球场、小树林…都留给了我。入夜后,我在楼中走动的时候,周围寂静的可怕。
我住的房间在二楼的最西侧,冬日的暮色落得早,一觉睡到下午,太阳就快要西沉。霞光从窗户斜照进来,会映亮整个楼道的墙壁,如闪烁着浮光掠影的湖面。我喜欢站在楼道尽头的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林地,和稀疏的高高低低的楼。我总能被眼前这景象感动和震撼——这确实是让人留恋的美景,独在异乡,四周寂静,一个人在冬天的落日前静立,面对白昼最后的温暖,目睹时间的流逝,经历着内心情绪的涌动翻滚,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忘的了。我惊诧居多,夹杂激动,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剩余的便是不知何处道说的乡愁和思念了。
那时的我初出茅庐,缺乏历练,阅历如春日的冰层一般浅薄,分不清忍受孤独和享受孤独的区别,还不能用怡然自得的乐趣喂养笃然的内心,更不能体会到时间被赋予了什么意义。生活的空洞、自身的浅薄、人生经验的缺乏,让我心生彷徨、迷茫和孤僻、冷静,对生活充满了种种不坚定,经常用“有没有意思”来判别和估值自己的言行。偶尔会在欲望的驱使下追求喧嚣,却在喧嚣过后的平静中感觉到更大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排斥。
后来,我浮躁的心还是慢慢沉淀下来,只是谨慎而坚定着我双双的脚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后终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个冬天还没有过完,我的工作、生活便迎来明朗的转机。只是——那个冬天,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望着窗外稀稀疏疏的槐树林,高高低低的楼群,和像雾一样铺陈摊开的落日,以及被朦胧的昏黄色渲染的一切——那些场景,时至今日都历历在目,让我难以忘记了。
(八)己亥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月购书《中国文化课》(余秋雨)、《苏东坡传》(林语堂)。在读《封神演义》(许仲琳)、《生如逆旅》(武云溥)、《历史的温度》(张玮)。重读《我与地坛》(史铁生)。
本月影院观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双子杀手》《沉睡魔咒》。手机观影《最长一枪》《哪吒之魔童降世》《送我上青云》《隐私大盗》。
另,本月夜走十余次,大抵等于加班次数。购衣三件,盖一千元。与友聚餐两次,畅聊尽兴而归。参加同事婚宴一次,饮酒小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