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阅读!本文乃作者个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
父母群里一个妈妈说,孩子爸爸下班回家抱着孩子出去玩,并对孩子说“爸爸最爱你”,由此引发热烈讨论。
有人羡慕:好希望自己老公也是这样爱带孩子的爸爸!
有人提问:爸爸这样说,你不吃醋吗?
有人怀疑:不是夫妻关系第一位吗?
对于很多关注育儿,并由此开始学习和成长的妈妈来说,也许最困惑的主题就是“爱的秩序”了:
孩子那么小,需要照顾,老公是成人,需求冲突时,难道竟然要先回应老公再回应孩子吗?
以前都是和孩子说最爱她了,现在突然改口说最爱爸爸,其次才是她,孩子会不会受伤?
如果有两个孩子,按照“爱的秩序”原则,那对小的孩子会不会不公平?
这曾经是我困惑的问题,也是被妈妈们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被2岁多的言言巧妙的解决了。
每天晚上,熄灯后在床上的腻腻歪歪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我是真正“脚踏两只船”的妈妈,先和右手边的诺诺甜言蜜语一番,诺诺是很容易入睡型,几分钟就可以呼呼大睡唤不醒,而且可以顶着妹妹高分呗噪音入睡。
诺诺满足入睡后,又转过身,和左手边的言言开始卿卿我我。
有一天,等我洗完澡来到床上,诺诺已经睡着,我直接和言言开始了“谈情说爱”。说到长大的话题。我说:“言言长大了,妈妈也还是一样爱你,你就是妈妈最爱的大宝贝了呀!”
言言很干脆地反对:“不对,妈妈,姐姐才是你最爱的大宝贝,我是你最爱的小宝贝,不然你会弄混乱的。”
就像一道闪电划过,瞬间照亮了我的心间,困惑已久的迷雾消散:另起一行,都是最爱。
就像绘本《你们都是我的最爱》里那对睿智的爸爸妈妈说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老大,你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老二,而他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老三。诺诺是我最爱的大宝贝,言言是我最爱的小宝贝,她们就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大小宝贝。
可是,这与夫妻关系第一并不矛盾,老公也还是最爱的呀!只不过,另起一行。
对老公的爱,对孩子的爱,对父母的爱,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属性,又如何去比较、衡量、分个多少高低呢?
即使同是对孩子的爱,也是无法称斤论两来平衡或保持公平公正的,每个孩子对爱的需求、和你联结的方式、所处的年龄阶段、感受方式都不一样,而你所能给的最好的爱,就是按所能感受到的方式给他们所需要的爱,几个月的小孩子,需要的也许是你生活上细致的照顾、时常的身体接触、温柔微笑的脸和轻抚的双手,但5、6的大孩子,需要的也许是每天放学后你耐心而兴致勃勃地听他说起一天的见闻,而不再需要你给他穿衣、喂他吃饭。
同样,老公感受爱的方式和所需要的爱也一定是和孩子不一样的。他也许需要的是下班回家时一个温暖的笑容和一个放松的拥抱,也许需要的是取得成绩时有人分享和爱慕,遇到挫折时有人倾听和陪伴,也许需要的是有人肩并肩一起面对风雨坎坷一起享受阳光雨露,每个人的老公不一样,每个老公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不一样。
既然所需要的爱不一样,爱的属性也不一样,又何必要放在同一个梯队里排列呢?
也有人会说,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不可能做到给老公孩子父母每一个都足够的爱,那总有所取舍有个先后的吧?这里忽略一个事实,如果把我们自己放在圆心,老公父母子女分布在以我们为圆心的同心圆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敌对或者竞争的关系,他们本身也是互相有爱的。造成他们中任何一方不满或者失落的,恰恰是我们把爱称斤论两的行为。
一旦我们对爱开始了计较、衡量,关系就开始走向背离。而我们忙于平衡、公正,恰恰忘记了,我们是这所有关系的圆心,我们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爱的基础,不在于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我们是不是稳稳地在那个圆心,活出开心、幸福的样子。
与精力和时间不同,爱是无限且越用越多源源不断的。
而家庭治疗里“爱的序位”所说的“夫妻关系第一位”是指,不要为了暂时的讨好父母而伤害夫妻关系,也不要为了维护我们所认为“科学正确”的育儿理念而和配偶宣战。
作为儿女,我们的习惯思维是,当父母谈及对自己配偶的不满时,为了让父母高兴,或者为了宣泄自己积压的情绪,也跟着父母挑剔配偶,把他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吧啦一通,或者为了所谓的孝顺置配偶的利益和感受于不顾。
作为爸妈,尤其是妈妈,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当老公以一种在我们看来“不符合科学正确育儿理念”的方式对待孩子时,总是情难自禁地会当场喝止以保护孩子,轻者一番争论,重者免不了吵上一架。
这些做法,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是“全输”。父母几乎不可能喜欢上一个我们自己都抱怨连连处处不满的人,孩子也几乎不会在一个爸爸妈妈经常为了他而争吵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真相就是,当我们立场坚定地在父母面前维护配偶形象,并且活出幸福来,父母最终会爱屋及乌;而爸爸对孩子“不科学不正确”的对待方式本身也许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爸爸妈妈为此而争吵却几乎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应该也完全不必要为了父母或者孩子伤害夫妻关系。
爱自己是生命之河的源头。我们在所有关系的圆心,只要过好自己,爱就源源不断,另起一行,都是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