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因为泯然众人而惶恐不已,
不如在众生中觅得自我,
学会接受最普通的生活。
——傅踢踢
文丨旧故麻袋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出一种叫做“想太多”的病。刚准备谈恋爱,就在想与他会不会有将来,即便是有将来,自己是否愿意与他捆绑生活一辈子,久而久之,开始退缩、逃避,在他面前惺惺作态;刚收到一封工作offer就想着,对工资是否真的满意,工作类型是否真是自己喜欢,公司福利我真的能够接受吗,这份工作是否良配,我是不是适合更好的......几次三番比较下来,便心生厌恶,倒觉得也不是非他不可,继续扎进海淘工作的漩涡中。
人呐,有时候矫情起来就容易犯贱,结果,犯着犯着就习惯了,生出一串不好的毛病来。“想太多”这病是我有史以来的最重症,却走投无路,无药可医,只能强撑着自己微薄的意念,时不时对做出决定揣度一番,大概还是可以从十次里救回一次来。
所以,我向来会比别人更快更多的接收到“快乐”与“痛苦”的感受,因为提前的脑回路演习和预知,这些感受可能会成倍增长。于是,阴晴不定的性格,来得快,去的却慢。
朋友劝说:“快乐的时候不要想以后,痛苦的时候多想想将来。”这是一剂“良药”,顺耳且鸡汤,但对我倒是管用。书上说对于悲观有两个定义:一个乐观主义的悲观者和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者。而我是双重的、两面的,带着拉伯雷式的笑和赫拉克利特的哭。可喜的是心情波动不是一道数学题,个中无法计算,倒也让我稍稍爱上了这个生活模式。
莫名的也就从中悟出了些许道理:勿让未来惊扰你,你终归抵达未来;不必急于求成,请保持你现在的理智;永远别想走捷径,自然之路即捷径;想象不止,思想不止,但切勿想太多;心灵是由思想上色的,别刻意涂抹,会脏。
说到底,悲观主义不是情绪,而是你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和认知。莫名以为,只有咬住不放才能得到的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就可以轻松得到,反倒是用力过猛,得不偿失。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因此,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他有思想,且躁动,像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