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事情,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中,这个问题更加突显。看本书时,我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书写的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可行的办法。您可转至文中第三部分进行查阅。
本文工分为四部分:初识本书,共情为什么很重要,识别情绪的手段,孩子也有坏脾气的需要。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请注意查收。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某种教育方式不对/不妥,但却不知道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能继续着“错误”的方式。
最后我意识到这种情况可能具有普遍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必然存在很多无法触及的疆界。本书试图解决你和孩子的沟通盲区,让你在这方面变得更加完美。
/ 01 /初识本书
作为美国家庭教育的十大畅销书,本书已长销了30多年,销售300多万册(2007年数据),且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
作者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两人合著的另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也是美国的十大教育畅销书。由于她们的突出贡献,两人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和我之前拆的一本书《孩子:挑战》相比,本书更强调实践。作者从解决家长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本书分为6大部分,并配以生动的漫画,同时将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提炼为简单的步骤,再加上书中的各种练习和问答环节,本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 02 /共情为什么很重要
共情,是帮助孩子梳理自我情绪的好办法,我们和孩子共情的时候,便为孩子搭建一个丰富的自我认知体系。共情,简单来讲,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如何恰当实施却又非常难。
举例:当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其他小孩的攻击,向你索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会采取怎样的办法:
(1)否定孩子:乐乐是你的好朋友,他跟你闹着玩呢。
(2)讲大道理:小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要学会分享….
(3)给出建议:你应该过去告诉乐乐:不准打人,打人是不对的…
(4)提问:你那么大个,怎么还能让人打呢?你怎么不还手?
(5)偏袒对方:乐乐那么可爱,他不是故意的,他和你玩呢。
(6)过分同情:真可怜,又让人欺负了,哭的总是我家的孩子。
(7)产生共情:你一定很难过,刚刚还玩的好好的,突然间就打了你一下…
当我们难过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最想得到的是他人的安慰,这时,除了和孩子产生共情,其它手段都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比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共情,光靠我们虔诚的态度就可以了吗?
/ 03 /识别情绪的手段
书中给出的方法是:当孩子有求于你时,要全神贯注的听孩子讲话;并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出回应;努力说出他们的感受。——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上述办法中,最难、最关键的一步是:说出对方的感受。
书中给出的办法是:用一个词儿来解释孩子的情绪,并能够用简短的话来描述这些情绪。简单来说还是要识别孩子的情绪,那么为什么要识别孩子的情绪呢?原因在于,当负面的情绪被正确识别后,这种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力量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不信你试试!
之后,要做的事情就要努力练习了。问题是,看似这么简单的情绪,比如,开心、高兴、生气、紧张、难过、恐惧、自卑、自满,等等,为什么还需要我们努力练习呢。原因有:(1)看似简单的词,让孩子明白却很难。而如果孩子无法明白这些词的具体含义,又如何识别出大量的不同情绪呢!(2)一个简单的情绪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下面我分别做解释。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一天晚上,我给壮壮读《小姐姐克拉拉》,儿子突然让我停下来,问道:“爸爸,上面那个词,什么意思?”“你说的是嫉妒吗?”“恩!”“嫉妒就是,别人有的东西,你没有,你很眼红别人的一种感觉”,儿子并不太理解我说的意思,我继续解释道:“比如,一个玩具,别人有,你却没有,但你很想玩…”,看我说不清楚,妈妈也介入进来……壮壮才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从他的表情中,我感觉他仍然无法理解这个词儿的准确含义。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引用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丽莎.巴雷特(Lisa Barrett)的观点来说明。
丽莎.巴雷特教授提出“情绪粒度”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区分并识别出自己感受的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关键。
高情绪粒度的人,能准确识别并且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同样是惊讶,在他们的概念中分为吃惊、惊讶、惊呆、震惊,以及惊吓等等。而低情绪粒度的人,情绪对他们来说只是含混、笼统的感受。他们会说“我感觉特别糟糕”这样的话。他们在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产生的都是相同的反应,不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提高情绪粒度的方法是:学习情绪概念的相关词汇和它们的具体含义。
而耶鲁大学情绪智能中心的研究显示,孩子在学校里,只要通过学习更多的情绪概念,就能改善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按照这些研究,为了提高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情绪进行细分,然后进行精准的定义,并且能够有效的传递到孩子那里。
——后期我会写一篇关于情绪定义文章,作为本文的补充。
/ 04 /孩子也有坏脾气的需要
另外,任何一个人都有表现各种情绪的权利,孩子并不需要每天都表现的很开心,才是正确的,伤心也是孩子的权利,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很早之前看到一篇很火爆文章:父亲只要问孩子三个问题,便能全部搞定孩子的学习——在学校开心吗?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当时觉得文章分析的很有道理,还照着执行了一段时间,只是后来孩子对这些问题越来越不买账,我才无奈的放弃。我很庆幸自己放弃了这种愚蠢的做法。这三个问题的前两个:开心吗?学到新的东西了吗?只会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难道在学校一定要开心才行?难道我一定要学到新的东西才可以?
我们越能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好,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试试看!
# 心理学知识17 #
自我05│我,是一切体验在总和: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是为了实现对人性在理解,而将我们在人格分为三个部分,但实际上,人应该是一个总和,按照罗杰斯在观点:这个总和就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的一切体验。用“现象场”来解释这个体验,“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在组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一个人在关键体验,还有这些体验发生时的现象场,才能真正的知道这个人是谁。
心理学故事:美国的一个心理测试。这个测试设计了几十个问答题,要求相亲者在相亲中完成,最后,再让每一对男女四目相对,专注的看着彼此4分钟。最后在结果是,任何两个人都可能爱上彼此。这个可以这样理解:我的体验被你看到,相当于,我向你敞开了我自己,而你把我作为关系在中心,听到我的体验,我就感觉,你给了我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等等,而这就是爱。
——来自《武志红心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