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中国式相亲》播出以后,最火的不是牵手的男女嘉宾,而是瞬间引爆了“如故”APP。火到什么程度?火到服务器宕机......做为无数吃瓜群众中的一员,我也是在节目里第一次听说这个APP,然后就下载到手机上。第二天,推荐给大先生,想测试下我俩的匹配度。然后就收到这个通知:
十二万分抱歉,昨晚我们的服务器宕机了,今天凌晨已全面复通。昨天我们的用户海归建筑设计男神在《中国式相亲》中,用如故App与女嘉宾顺利牵手,大量小伙伴向如故App聚集。是我们没有准备好,突如其来的厚爱让我们措不及防,但是我们也深深明白这些热情的价值,无以为报。歉意和谢意,只有用更好的“如故”来给你回答。
——如故团队 2017.02.26
如故的定位是“专注科学匹配的社交APP”,着眼于“科学”二字,根据你的测试结果“遇见三观相合的人”,助你找到灵魂伴侣。听起来就很高端,应该会成为那些在爱情上“不将就”的单身人士的福音。
说完了如故,回来聊一聊我从这件事中看到的一些事。
一、媒体的影响力巨大。
这几年各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不少精彩的节目,阅读类节目《朗读者》让亿万人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也在不断更新人们的婚恋观念;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新颖的形式、精良的制作,让喜欢音乐的人梦想成真,吸引了大量观众;当下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父母和孩子间很难有机会共享天伦之乐,大型亲子互动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给父母们展示了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深受人们的喜爱。
评价节目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收视率,也就是观看人数。下面就来聊一聊收视率的影响因素。
1)节目本身的质量。一方面是节目本身的制作水平,包括形式上是否创新、制作是否精良;另一方面是节目的主持人或是参与嘉宾的影响力,近些年非常火爆的明星真人秀,就印证了这一点。
2)节目的播放平台。孟非主持的《四大名助》是在江苏录制,然而却是在东方卫视播出,收视率很高和播出平台也有一定的关系,试想这档节目在南京的一个地方电视台播出,影响力和覆盖面都会骤减。
3)与观众的契合度。做为一个普通的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几百个电视频道,在我有限的娱乐时间里做出选择,究竟要翻谁的“牌子”?主要考虑自己需要的或自己爱好的,例如单身的男女青年可能会首选相亲类节目,爱知识的会选择益智答题类节目,奶爸奶爸会选择亲子类、育儿类节目......有我的爱豆,肯定也要首选;节目形式新颖,够吸引人,满足我的好奇心,也要看......总结一句话:能够让我的部分需求得到满足。那些老幼皆宜,各类人群通吃的节目,真的够出色!(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今日说法》O(∩_∩)O哈哈~)
二、人人都有好奇心
如故宕机,就是因为超多人瞬间涌入,而且都是新手,不是老司机。我的感受就是,我并不孤独,因为有一群人和我一样好奇~~
我一直都期待自己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保持一颗好奇心。一直很羡慕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和同龄人相比,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宽度。每当我想到自己的生命剩余时间有限,就更加期待自己多一些体验,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当然,对于那些将自己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当中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匠人精神同样值得我学习。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为好奇,所以开始探索;因为探索,所以开阔了眼界;因为眼界开阔,所以对未来有了更多的预知;因为预知,所以创新和开拓。我想,这应该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敢于尝试,不断体验,不断升华~~假如静止,就失去了活力。
三、恋爱,靠科学or凭感觉?
在我看来,感情的事,往往是毫无规律可循,太捉摸不定。尤其当你面对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异性,要做出是否继续交往的决定,真的很难。所以,男嘉宾在已知信息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用科学指导自己做出判断。我想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说,“NO!这也太不靠谱了,这种事怎么能凭着一个测验的结果来定,太草率了”。
我觉得在相亲这件事上,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原本毫无规律的选择也能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以指导更多人更容易地做出选择。就像纸尿裤和啤酒的故事,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所以现在很多的社交APP、相亲网站,聚集了大量的活跃用户,有了足够数据时,就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更有指导性的建议。我相信数据的力量。
当然做出选择只是第一步,能否迈过各种沟沟坎坎、一路相伴到白头,那就要考验各自的真诚与智慧了。所以,别高兴的太早哈~~
ps:后记
做为已婚人士,自认为和大先生的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于是我推荐大先生下载“如故”,测试下两个人的匹配度,结果是65% 。对于这个结果,我只能呵呵了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