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张玮老师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总体感觉就是一点,提升你自身的价值,然后才能吸引同级别的朋友过来。你是百万富翁,你就能吸引一群百万富翁朋友。你是屌丝,天天想着跟马云做朋友,那只是幻想。
而今天解读这本书,是从一些现状和人们行为背后的心态来看人际关系。
自己见到未必是真的
都说“眼见为实”,但是经常我们看到的情况跟实际情况完全不同,这其实是我们大脑在生理上的一种局限。
很多有趣的视觉图片就证实了这一点:我们面前是一种风景画,但若横起来看,风景画实际是人们聚会的场景。
而正是这种思维局限,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陷入困局。我们希望能获得主导权,但前提要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曾经看到个新闻,一个小伙子在朋友圈转发一个市区可能存在有人安放炸弹的新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造成了当地群众极大恐慌。
事后,公安机关介入,证实这只是一场虚假的营销行为,涉嫌违法。小伙子因为转发相关信息,被带去询问,最后被拘留了7天,工作也弄丢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或许他的转发只是随手一发而已,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太多的思考,但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充分评估信息的真实性,结果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弱者逻辑
“弱者逻辑”讲得是,有些人喜欢用一句话绑架你“我是弱者,你就该帮我。”
大学刚毕业刚工作那会,我就曾经有过当弱者的时候,总觉得别人帮我是理所当然的。我不会,你会你就应该帮我。那些帮我的人往往碍于情面,不愿推辞,最后搞得我跟别人的关系都很紧张。
正是因为有当过弱者的时候,我对这种过度依赖别人的病态行为是极其反感的。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老大爷,在公交车上,强行要求一位年轻的女生让座。女生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这老大爷不但骂骂咧咧的,还打了女生两个耳光。只能说这老大爷仗着自己时弱者的身份,倚老卖老。如果是我遇到这种人,绝对果断报警。
冷处理
曾经在餐厅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顾客不小心在店里吃饭时把苹果手机弄丢了。顾客回来要求调监控录像,我也是赶紧联系公司调监控,最后发现是他吃完饭之后,手机放在饭桌上没拿,被另一桌的客人随手拿走了。
事实真相已经清楚了,客人非说因为我们没看管好他的手机才弄丢的,非让我们赔钱。我是各种道歉,承诺以后来我们这打折,怎么都不行,非要我们赔钱,不然就报警,还要投诉我们。
最后,我也火了,你爱报警就报警,不管了,直接冷处理。结果,警察真的来了,我们老老实实配合调查,最后什么处罚也没有。
所以当真遇到难缠的人,你实在没办法处理时,冷处理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人际交往,切勿用力过猛
我们发现,沟通中,一个人最近的行为总能影响其以往的人际印象。
例如,我曾经比较抑郁想自杀的阶段,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都问我到底怎么了,怎么感觉你抑郁了。而我最近开始学习写作了,再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总说我又变成那个奋斗小青年。
这在心理学上也被叫“近因效应”,即交往过程中,我们队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就会掩盖以往形成的评价。
但是经常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急切地想表现自己,但总因为逻辑不清,或者语言生涩额,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得不偿失。而一旦你总是这样表现自己,所有人对你的印象都要大打折扣,你的人际关系就危险了。
其实总结本书可以归纳几点
1.遇到重大选择时,坚持做你自己。
2.设定好人际关系的界限。
3.不要想着取悦所有人。
4.拒绝情感和工作绑架。
5.提升自己的价值,吸引朋友过来。
6.对你看见的东西,要认真思考观察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7.学习冷处理,也许能帮你搞定对方。
8.人际交往中,不要用力过猛。
我是帝天宇,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就点个赞呗,“❤喜欢”,
鼓励又不花钱,你在看,我就继续写~
非简书用户,可以点右上角的三个“...”,然后"在Safari中打开”,就可以点赞咯~
往期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