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二十一年的母亲节,我想给父亲的母亲写一篇文章,这也是我第一次为奶奶写文章。第一次听说母亲节,是初中的时候,也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为母亲祝福的短信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的母亲有三个孩子,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她的生日都有我们仨给她去电话,发短信。可奶奶,只有生日和拜年的时候才会收到我们的祝福。并不是她没有孩子,没有牵挂她的家人,只是我们在这些女性节日的时候习惯上不会想起她,不会想起她是我们父亲的母亲,也是生活在有女性节日年代的女性。
史铁生在短片小说《奶奶的星星》中写到: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我也是奶奶带大的,可是我第一次去看这篇小说竟是在朗读者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在徐静蕾哭着为她奶奶朗读这篇小说节选之后。
奶奶出生于19世纪40年代,一个战乱的年代。她爷爷是地主,所以按后来成分划分,她也是地主成分。与我想象的不同的是,她的苦难,并不是一个地主家的人所经历的。奶奶说,还没赶上“斗地主”时期,她家就已经没落了,准确的说,她就没有见过家里有地主应有的景象,家境一直越来越差。她比她妹妹大七岁,在她八岁的时候,自己却已然是一位小母亲了。算是她童年的这八年,家里遭遇过强盗,火灾,日子越过越不景气,而母亲的去世,也使她过早的结束了她的童年生活。接着,她有了继母,后来有了继父,因为操持家里,顶着被同村人说闲话的压力,直到21岁,也一直没有出嫁。再后来就有了我的父亲,还有我们,直到现在。这些往事,是我以前听过不止一次的故事,这么多年来,内容从来不变,奶奶眼角的闪光也没有消失,不同的是,我们的年龄都在增加,我的感慨更多,奶奶话语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复杂。
奶奶没有上过学,可是她很聪明,我们小时候教她写的字很快就学会了,即使现在七十多岁了,也还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从1到10都数字怎么写,甚至小时候父母不在家,遇到不会的数学加减运算,她都能给我们计算出来。现在,每每我打电话给她,她都知道手机语音报的手机号是我的。奶奶对我们仨的教育,并不低于文化人,她用她自己的行动,教给我们善良、宽容。也许是因为奶奶带大的我们,我们仨都很爱奶奶,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会维护奶奶,甚至偶尔奶奶和母亲闹矛盾的时候都站在奶奶这边,并不是说我们不爱母亲,而是我们能陪伴奶奶的时间没有母亲长了。
因为父母时常外出务工,奶奶到现在还是会下地干农活,照理自己的起居,为晚归的父母做饭,她带大了年幼的我们,现在还要操劳父母的饮食。奶奶已过的这大半生,劳累比清闲多了太多,在她行动方便的这么多年里,脚下的土地几乎成了她亲密的家人。有时候我问她,会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苦,她只是说,自己比起太多人还是很幸福的,虽然累,但是孩子们都有出息,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都健康。我不知道多年以后,奶奶不在了,我会有多想念她,我能肯定的是,提到奶奶我会很骄傲,也会像徐静蕾导演一样潸然泪下。
前些天看到一个节目,时隔二十年,刘涛找到了她参军时卖水果的那位奶奶,见面的那一刻,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说到“真的是你啊,没想到你还记得我,还会来看我,我还能再见你一面”。三年建立的亲情,二十年后还是一样的亲切,这种亲切,只要你过得好,只要你还记得我,仅此而已。只有亲情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漠,庆幸的是老奶奶还健在。她们相见的那一刻,自己也忍不住的被感动起来,尽管是在理发店里,也没止住滑下的泪水。因为是奶奶带大的,每每我看到老人,总会想到奶奶,想到那个为我扎辫子、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们吃的,那个我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悄悄转身抹眼泪的,那个电话里带着哭腔说我想你的奶奶。也许是因为那个年龄阶段的老人所体现出的神态太相似了吧,总会让我想到那现在离我一千多公里的奶奶。
奶奶的人生已过了一大半,我没经历过的那部分由她的叙述知晓了大半,今后,我会尽我所能去陪伴她,陪她度过晚年。我是奶奶带大的,我至今为止的这21年,都有她的参与,她不是我母亲,但在我心里从未异于母亲。在这里,请允许我以她孩子的名义,给她最好的祝福,对她说一句:妈妈,母亲节快乐,愿您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