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知与存在的关系
感知是存在的必要条件,存在却并不能约束感知。
关于存在和人的感知之间的关系,笛卡尔在第一章就做了怀疑:
“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
梦境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感官:
“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一些假相的欺骗······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与睡梦来。”
他对感知得来的一些结论产生了怀疑,他认为一切的通过感知得来的结论都是值得怀疑的。
我同意笛卡尔关于“感知是不可靠的,有时并不能够证明‘存在’”的论述,用我的话说就是“存在不能够约束感知”;但是,就像某个哲学家说过的一样“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与其说是一句深奥的哲学道理,不如说是一句通过长期实践检验而得到的大实话。要证明我们的存在,物品的存在,前提是我们的感知,即“感知是存在的必要条件”。
笛卡尔考虑的更多的是人·神,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从物品存在的角度——就人本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来说,是先感知而后才能判断一件事物是不是存在。可能有人要批评我这种说法不是很唯物,但是我要说那种不能感知的存在本身是不是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值得研究的东西。不能感知的存在对人而言就是不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不知道外星人是怎么了解外部世界的,但我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则对感官的以来非常严重。人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动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了解这个事物的特质。什么颜色?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硬如何?什么味道?……诸如此类都要靠感觉器官作出推断而后加以综合获得整体性的了解。纵观人类科学的发展史,总是那些易于被认知的的事物最鲜活的发展和使用,而那些难认知的事物,就算是人已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但仍要一直到可以认知的工具出现,这种存在性才可以被普遍接受。
再回到人本身,所以那些感觉器官残缺的人就会非常惶恐,因为他们所了解的事物已经丧失了整体感就算是对其他方面加以强化,这种掌控权的残缺还是会让他们非常不安。
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严重依赖自身感觉器官的动物啊。
虽说根据唯物主义,某件事物的确存在,但是他仍然需要基于人类感官的证明。假如说有这样一个人,他不能被别人看到,触摸到……总之不能被正常人感知到,那么就算是他存在,也没有人知道。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存在不能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我们极为可能就会把这个可怜的人当做不存在处理。
如果突然有一天上帝大发慈悲说“你可以有炸掉白宫的能力”,难保这个人不会把白宫炸掉。——因为他需要通过刺激人的感官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02 我思故我在与死亡检验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留给后人的最经典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哲学论据之一,也是“第一哲学沉思集”整本书论述的内容,即“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也有译为“通过思考意识到了我的存在”;还有人说,“我”“思考”都是广义的,包括了多个方面。不论哪种译法,这句话都表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必然联系。
有一个人有一天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是什么?我到底是不是存在的呢?我怎么知道我的的确确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呢?什么可以证明我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每一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殚精竭虑,几近崩溃。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也得到了些许解脱:
“只要我想到我是一个什么东西,上帝总不会使我成为什么都不是······最后必须做出这样的结论,而且必须把它当成确定无疑的,即由有我,我存在这个命题,每次当我说它出来,或者在我心里想到它的时候,这个命题必然是真的。”
这应该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一个论据吧。
我认为“我思故我在”与其说是一句判断个体存在性的标准,还不如说是判断精神存在性的标准。因为这里的“我”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上的“我”。这虽然是一个经典的精神存在性理论,但是它仍然不完整。
但凭借一句“我思故我在”来说,我认为笛卡尔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因为他判断人是否存在的准则是那个人是不是在做事情。他要通过精神的活动对外界产生影响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性。当他自己某天一命归西之后,他无法再通过对外界的影响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性,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说自己不在了。
“现在我觉得思维是属于我的一个属性……因为假如我停止了思维,也许很可能我就同时停止了存在。”
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情形有一句更精确的话说就是“看上去思维停止活动”,但这个时候的停止能不能代表消失呢?因为人们要感知一个人是否还有思维活动就是要通过这个人的思想对外界信息的反馈来决定。当这种反馈活动停止了,人们便无法判断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到底还在不在进行。如果这个人的思维活动仅仅只是停止而不是消失的话,就算这个人在表面上符合所有死人的特点,我们仍然不能说这个人死去。现代医学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脑死亡已经逐渐代替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等表面的方式而成为新的判断死亡的方法。但是这种检验方法的依据是脑电波,在现今的科技条件下,我们其实不能确定思维活动的能量是不是就是电能。所以我们其实仍然不能确定思维到底有没有停止。
所以我说,我思故我在;我不思不一定我不在。即通过思维,感知等手段我意识到了我的存在,但如果我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下确定失去思维意识,那么我不一定存在。
03 灵魂安在
在上一个主题的最后遗留了一个问题,就是身体自身的机能丧失了之后,灵魂的归属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神奇的事实,甚至违背了存在于感知的原理。这个人明明可以看得到,可以触摸得到,身体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究竟是什么缘故让他与一段时间之前有了那么明显的不同?于是灵魂以身体的主宰者这样的身份隆重登场了。
在笛卡儿看来,灵魂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物体性方面的,如吃饭,走路,由前面的思考,笛卡儿连人是否有身体都不能确定,那灵魂这方面的属性值得怀疑;另一个是思维,也就是他认为灵魂的本质。
但是有哲学家认为在身体和灵魂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而且相当多的宗教都有类似的说法。和尚死了之后会去西方极乐世界;道士要羽化升天;耶稣基督教导他的教民: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都说的是人死后灵魂的去向。而这样的说法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身体与灵魂的分离。在一个人有生命迹象的时候他的身体与灵魂处于一处,而当身体严重损耗而失去作用之后灵魂便脱离身体而去……这是很多宗教哲学中的说法,是唯心论。
人是严重依赖感观的动物,尽管很多宗教的哲学系统都给出了灵魂存在的假设,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从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证明这个问题,可是唯物论也只是不承认灵魂了事,没有作出明确的表示。所以说,大脑仍然是人身体中最神秘的部分。
而很多科幻小说则以一种架空的说法认为灵魂存在,但是是一种人类远远不能想象其构造的物质,也就是灵魂的物质化,说白了也就是在宗教和科学之间作了一个折衷。——仍然只能作为一些不成气候的猜想。
所以关于灵魂存在的问题,虽然笛卡尔等哲学家已经做出了定义,但是很难有能够让多数人信服的论据出现,我就不多加妄言。
“在之思考”在哲学上是永远也讨论不完的永恒主题,通过对相关书籍的查阅,特别是笛卡尔的著作,我对这个主题有了一个表面层次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哲学的兴趣。希望以后有了更多阅历,明确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领会。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