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艾伦三公子,ID:Timesmusic
上上周五,同事送我两张《长城》周六12月17日的电影票,还有爆米花,他因为有事去不了,所以我就很开心的去看了。场次是白天的12:55分,我想人应该不是很多吧,但没想观看该场次的人却坐满了电影院。
不管了,先找到位置坐下再说,抱着爆米花吃先。
时间设置在宋代,一支秘密部队常年驻守在长城上,他们装备精良,五军美轮美奂,等待着饕餮的进攻。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本性贪婪,此为饕餮。影片里的饕餮形象参考了山海经,《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饕餮会出来肆虐一次,每次出来7天,能挡住就挡住了,不能挡住那会对全世界造成威胁。
有人说也不全是山海经里的饕餮形象,当然,这个形象经过一千多次的定稿,要说一点没有变化几乎不可能,不过打怪兽嘛,形象并不那么重要。
电影开场是马特达蒙在西域沙海中被契丹人追杀,一路逃到长城脚下,被守城的军队抓捕后亲眼看见饕餮进攻长城的肆虐场景。马特达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黑火药这个有巨大威胁的武器。
接下来就是各路人物的出场和精良武器的展示,高耸的长城、如洪水般袭来的饕餮、以血肉之躯迎敌的敢死队,都让人为之震惊。饕餮越过长城,紧急之下马特达蒙和同伴一起杀饕餮,唯有射中饕餮的眼睛才可杀死它,而男主射技一流,虽有偷黑火药之嫌,但为难时刻大局为重,遂留在军队中一起防守。
这其中男主经过内心的挣扎和同伴的诱惑,但景甜那一句:信任,让他打消了逃跑的想法。后来我想,男主和同伴原本也如饕餮一样贪婪自私,只是遇到这件事后让他开始反省,是不是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而后的剧情我就具体说了,总之最后胜利了。七年的剧本,用张艺谋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长城上打饕餮,不怕死,胜利了。
接下来我就说说重点,那就是对于网上那些写下负面评论给出差评的人。
这么多年,张艺谋拍片子,不管是商业片还是情怀片,总是被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电影评论人严厉的批判,为什么你不能总拍《活着》?不拍《秋菊打官司》?这就好像每当周杰伦出新专辑时总有人他妈的逼逼说,他江郎才尽了,再也出不了像《八度空间》或者《以父之名》这样的专辑或歌了。
每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真想操翻那些人的祖坟,有本事你去写,你自己去唱ok?我想看看你能写出什么样的歌来。甚至有人不懂音乐也来插一嘴,在我看来,谁都在变,时代也在变,所以有一天即使你不喜欢他了,不听他的歌了,也请把曾经的青春埋藏在心里,就当做一份情怀也好。
张艺谋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而后的《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2002年后转型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也不必再提08奥运和G20了。
事实上, 无论早年欧洲电影节的获奖作品,还是影响中国电影工业的作品,张艺谋每次都在尝试新的方式和突破已有的标准。当然了豆瓣上的几万张恶毒的嘴脸也希望他能突破标准,但是当他的新的成绩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想时,这种失望就会无限放大、甚至陷入疯狂的境界,和疯狗一样咬着不放,似乎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狭隘而又偏见的装逼思想。要知道,嘴巴嚼着屎的人还在提醒别人注意卫生,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他们通过这个片子发现,张艺谋你怎么就变了呢?你怎么就不拍我们爱看的电影了呢?真是落后至极。
差评大致有几个方向:
第一个是剧情。
这部片子,第一年做剧本,第二年拍,第三年做特效,特效做了15个月。这三年,他能拍两部电影,这是张艺谋在接受一条采访时说的话。键盘侠们说,看看他早年拍的《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带有让人赏析的美学和艺术气息,现在怎么一点没有这样的影子了?这部片子除了在高高的长城上打怪兽外,没有任何剧情,而且很多人最后都被怪兽吃掉了。
说出这些话的人可能并没有静心去思考,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第一时间写差评去了,哪有时间理想思考)去了解剧本背后的故事。
1.张艺谋要求把饕餮从剧本里的七八只改为多到不可计数,抵抗饕餮的秘密部队也扩大了阵容。原来打饕餮的情节就一段,他要求改成贯穿整部电影的全线作战。
2.在跟女主的对戏中,张艺谋对剧本稍微做了改变,按照一般合拍片的套路,男主不跟女主滚床单那简直不科学,虽然观众爱看,但这老一套的路数多少年了,所以他就想改变一下,所以现在看到的就是英雄和英雄,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感情。这是他视频里的原话。
另外,我从不觉每一部电影都需要寓意深刻的剧情,何况是这样一步好莱坞体系下的标准工业产品。我也不认为每一部电影都需要丰富而又让人思考的剧本。
关于这点我再多说一句,关于合拍片,需要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包括剧本和电影中的多种元素,比如张艺谋设法纳入他承诺的大量“中国元素”,包括张涵予饰演的将军去世中葬礼使用的孔明灯。
第二是年轻演员的演技和景小姐的背景。
这个我就说一条,景甜能被讨论、被搜索,被黑化,甚至被恶意讨论。如果真有你们说的背景,那么你可能早就被请过去喝茶了,你还能在豆瓣微博微信上看到这样的负面消息?智商还是留着多工作赚钱比较好。
第三是可惜了马特达蒙。
1998年,凭借电影《心灵捕手》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而后的《拯救大兵瑞恩》《谍影重重》更俘获了很多影迷的心。这些电影我都看过,个人觉得马特达蒙属于内敛型,沉稳睿智,不张扬,充满成熟男人的魅力。
那在《长城》中饰演的一角为什么被批评了?为什么放着好莱坞的剧本不接,非要来这里蹚浑水,砸自己的招牌?甚至还有人给他冠上了“来华圈钱”的名号。当然也有为他叫冤的,觉得这部片子坑了他。
记得他在某采访视频中说:“我非常想加入《长城》,这主要是因为张艺谋,如果你给我个电话簿,我一定会打给张艺谋。我不仅仅是想跟他合作,而且我还想学习他是如何拍摄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这是我参与过的最宏大的影片,所以我想观察他如何导演这么高规格的电影。并透露,《长城》的道具器材一共装了350个集装箱,4500件各色兵器,鹰军箭也有1万多支,如此规模让马特·达蒙不由感叹“这在电影史上是前所未见”。
他还说道,最初关注张艺谋是25年前,当时张艺谋导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极具东方意象和色彩的电影让张艺谋在西方世界崭露头角。“之后他又有很多电影在美国上映了,包括《英雄》《十面埋伏》等。我看过很多他的电影,也很仰慕他,一直以来都很希望能跟他合作。我有一张列表,上面列出了我最想合作的导演的名字,他是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导演之一。”马特·达蒙回忆道。“我第一次见张艺谋的时候,他让我看了一张很大的饕餮的图片。我只知道图片是怎样的,但是演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大怪兽在那儿,就只有一个穿着绿衣服的人跑来跑去。所以我必须得装得很害怕。”马特·达蒙说。
他也谈及喜欢张艺谋的一个原因是他善于操控宏大场面:“我喜欢用实际的镜头和场景。我合作的很多导演都希望尽可能用镜头来捕捉画面,他们都不喜欢用计算机后期绘图。张艺谋用很多实际的人来演,这使得电影看起来很宏大。因为你能看到五百个人统一地移动,简直像北京奥运一样,这特别有趣。”
就这样说吧,我马特达蒙就喜欢张艺谋了,很欣赏他的电影,然后就参加了《长城》,有何不可?轮得到你们这些屌丝评头品足?
从《红高粱》、《活着》让世界知道中国电影,到《英雄》开启大片时代,振奋中国电影市场,再到当下《长城》向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新征程,张艺谋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张艺谋的《长城》迈出的这一小步,或许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大步。《长城》功利未来,也许十年后,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切都理性下来,我们才会看清楚《长城》的意义,就像当年张艺谋用《英雄》开启中国大片时代一样。
张艺谋在一条视频里说过,《长城》这样的工业大片,是工业体系下的一个标准产品,从主创到工作人员都是经张艺谋亲自面试进来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国电影一直在小范围上的文艺片,情怀片上,需要跟这样的工业体系融合起来。虽然你的情怀很好,很高尚,但真正有这个项目摆在你面前,你敢接吗?放眼国内的导演有谁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另外,中国的年轻人被好莱坞被这样的全球大片影响太深,它们霸占了中国电影院和票房的绝大多数,而反观国内有席卷全球的片子吗?可以这样说几乎为零。如果中国电影再继续这样走,那么就很可能会像印度的宝莱坞一样,影片产出很高,但没什么卵用,最后就是在自娱自乐。
中国电影工业探索充满各种各种可能性,论电影能力、论工业能力、论资源能力、论奉献精神,张艺谋或许是唯一一个可以撑起与好莱坞合作的全球大片的导演。《长城》是一部高规格的爆米花电影,它的娱乐性和视效震撼力,不亚于一众好莱坞大片,对比影评人的苛刻,观众口碑爆棚便是证明,这是一部让普通观众喜欢的电影,一部高效的娱乐大片。再者,因为张艺谋的介入,《长城》不可避免的打上诸多张艺谋的个人印记,当张艺谋看到好莱坞打造的这个剧本后,他发现了其中无尽的文化发挥空间,于是在完成工业流水线产品的前提下,张艺谋注入了数不胜数的中国文化元素,“借水行船”,输送文化,进而影响世界。
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的嘴巴怎么那么恶毒?口无遮拦随时随地的向别人口伐,难道你妈没教育你不能对别人评头品足吗?你要说我是花了钱的,说点话怎么了?当然你是自由的,但我无法容忍的是你了解这部电影吗?况且你从团购网上花几十块钱,甚至可能是别人送你的票就能欣赏到一部优秀的3D电影,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周杰伦在《四面楚歌》里唱道:虽然我知道很多弓箭手,想射下往上爬的我,当我到了山顶上头 谁都伤不了我。如今张艺谋的电影依旧是中国电影史最高的牌子,自然少不了有很多恶意揣度,早晚要将他击败的人了。坦白说,当我看到张涵予饰演的将军逝世时满天的孔明灯和秦腔依然十分感动,要是站在批评的角度上当然看到的都是缺点,就是因为张艺谋站在太高,才有很多人希望他掉下来。
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真心看不下去那些可能连电影都没看过就跟风评论的人,有本事你自己去导,在网上瞎比比这事你妈知道吗?况且和我一起去看的几位同事,甚至看完回来和办公室其他人聊天的时候,也没有人说过这部片子不好。
就写到这,气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