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作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世界级名著,曾六次被改编成电影,七次改编成电视剧,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直到今天,但凡罗列小说史上最打动人心的男女关系,总少不了伊丽莎白和她的达西先生。这位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敏锐的抓住了近乎所有女性对于爱情、婚姻最恰如其分的向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尽管两百年过去了,今天的年轻女性,仍旧和女主角伊丽莎白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我们一样对两性关系有着新的看法,但又无法摆脱传统婚恋观的影响,我们即无法跳脱外界各式各样的压力,但又不甘心就此妥协。
这种相似不单单是因为简奥斯汀所描述的中产阶级在今天已经普遍的出现在东西方社会,更是因为人性的亘古不变。
简奥斯汀无疑是聪明的,但她也是中庸的,她讽刺婚姻是个市场,但也坦诚结婚是“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
她老实就老实在,她承认了女人受制于感情的天性,也看清了女性在短时间内无法在社会地位上和男人达到真正的平等,所以你瞧她笔下的这些女主人公,往往兼具着进步女性的思维,同时也遵从现实生活的准则:
她不会教导你如何去决绝的玉石俱焚,而是教会你在忍耐的同时,如何用微弱的个人力量撬动最大的改变,顾全自己的幸福。因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始终都在探讨婚姻的不同组成形式,探讨从爱情到婚姻的基础是什么?以及什么样子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势均力敌的婚姻就一定幸福吗?
想来你早已在各类情感文章里看腻了势均力敌这四个字,所有人都告诉你,最适宜的婚姻关系就是势均力敌,平衡在婚姻里的注解,其实就是门当户对。
倘若你去各大城市的相亲角上溜达一圈,多少对这个词能体会的更为深刻,通过这种方式在一起的夫妻,搁古代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典型,这是两个家庭而非个人的结合,把婚姻真正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市场。
这种婚姻方式好吗?似乎你也不能说它全然的不好,至少这种各取所需,共同抵御风险的合伙人状态,在如今房价、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的压力之下,是一种最适宜的方式。
奥斯汀在两百年前,便在《傲慢与偏见》中写到了类似的状况,即夏洛蒂和科林斯这对情侣,一个想要体面地丈夫,一个想要体面地妻子,两个人的各取所需。
说好听了是平衡,是难听点就是凑合,好的话长年累月的相处还能够积累些许感情,坏的话最终难免一拍两散,这种类型关系的稳定,常常都源于两个人的身份地位都不能再有丝毫改变。
但凡科林斯官运亨通,地位节节高升,拉开了和夏洛蒂之间的阶级距离,这段婚姻可能面临什么危机,其实不言而喻,这或许也就是人们总说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原因,因为这种婚姻关系脆弱到容不下夫妻的天平有一丁点的失衡。
好嫁的女孩们都过的怎么样?
自古以来,男才女貌。《傲慢与偏见》里写了四个典型的女孩,浅薄漂亮如丽迪雅,贤淑美丽如吉英,加上不错的家世,奥斯汀自然不会费太多笔墨,几个篇章,两人的婚姻便交代给了观众,好嫁当然是好嫁,但婚姻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才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奥斯汀而言,她并不看好丽迪雅和丈夫韦翰的结合,她借着伊丽莎白说道,这是只顾情欲而不顾道德的结合。
搁在今天用大白话说,大约就是那种离婚还要分割游戏财产的年轻夫妻,自己还是孩子脾性,却因周围人恋爱了自己也要赶上一趟潮流,爱情对他们而言是性,是炫耀的资本,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是到了年龄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们的婚姻往往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因为一对小夫妻的开销,掏空的是两个家庭的钱包,他们永远无法明白婚姻对于两个人的意义,是共同抵御世间纷扰的盟友,也是同床共枕的爱侣,更是推心置腹的密友。
简奥斯汀笔下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一对知名情侣,其实从不完美,人类共有的缺点他们也一样深受其害,只是他们最终的契合,是在不断伤害对方的磨合里,达到了彼此成长。
奥斯汀自己也给予了注解,她说:“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冶的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可能作为爱情,这显得现实有余,浪漫不足,但这却恰好是婚姻最好的状态,这就像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那般,“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唯独这不断添加砝码还能保持的平衡,方才会一直持续下去,使得他们的婚姻,在时间的洗礼和柴米油盐的折磨之下,仍旧能幸福美满。
简奥斯丁其实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达西先生。
但我却觉得,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这样的达西,其无非是看谁的由外到内更加强大罢了,除了要有伊丽莎白般的聪明与勇气,还要有达西的耐心和不计前嫌。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当你遇到了自己的达西时,要有足够的智慧把他认出来,没遇到时,你要有足够的勇气不妥协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