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会潜移默化的替你做决定,而这一点或让你错失财务自由的机会。
今天主要跟大家来讨论一下,不确定效应是如何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甚至控制我们做决定的!
不确定性(Ambiguity effect )效应就是其中一种常常被我们忽视,但是却经常影响我们的一种认知偏差。
在讲这个抽象的概念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不确定性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定的。
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3年,那个时候非典肆虐,房地产还在起步阶段,国家经济由于加入了WTO,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80后的第一批蓬勃、朝气的大学生,离开了校园进入社会。那时候的他们个个是天之骄子,他们找工作的第一选择是,外企;第二选择是国企,公务员;然后是事业单位;最后才是私有制企业。可想而知,选择外企、国企或者是事业单位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倾向于稳定的,稳定意味着这个事情的后果是可以预知的,这个咨询是充分的,而私有企业,甚至是个人企业,它们是未知的,未知在大部分的潜意识里是巨大的风险。
但是15年后的2018年,这个新时代,新机遇的当下,当年的同学们,现在差不多是接近40岁。如果当时有同学选择了私有企业,类似于阿里巴巴,百度,甚至是京东,腾讯,在公司15年的积累,现在早已经是公司中高层,个人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甚至亿万富翁的级别了。
15年前的决定,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决策机制。大多数同学做选择的时候,会倾向选择自己掌握大部分信息的,甚至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职业,而在当时03年,社会普遍认同的就是外企,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代表了稳定,而私企代表的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性巨大。
其实企业的私企的不稳定,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私企,甚至当时也没有渠道像现在这样能搜索到相关私企的信息。那么可想而知,大部分同学倾向于选择他们已经确定的东西,而这就是不确定性效应。不确定效应由美国著名科学家Daniel Ellsberg根据大量调研,推演,在1961年提出。
不确定性效应就是,决策时避开,资讯不足的选项。
这里一定着重说明不确定效应指的是资讯不足,不是让你去冒风险,更不是风险偏好。还是上一个例子为例,如果有些同学在,选择私企的时候,做过了充分的调研,或者经过实习期发现了私企的问题,他完全可以再辞职去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那么他再做的决策的时候机会成本就会小很多。
然而大多数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是在资讯不充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更可怕的是这个现象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等到发现了身边的人突然暴富之后,还会产生一种阿Q般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说“无非就是那个人运气好,我如果有他那样的运气,我也能做,我甚至比他做的更好”。其实在那个时间点你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不确定性效应,能很好的指导我们做决策。
如果下次当你面临,选项a你了解的很清楚,选项b,你了解的不太清楚,但是你却要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你大脑里的潜意识会迫使你选择选项a,因为选项a是稳定的,但其实可能的最优选择是选项b。希望你在做选择之前能够脑海里闪出“不确定效应”,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