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白兔采蘑菇(看图写话)
星期天的早晨,兔妈妈早早地起床了。她穿着粉红色的外衣,系着围裙来到小白兔的房间叫醒正在呼呼大睡的小白兔。“贝贝,起床啦!”兔妈妈提高了嗓门喊到。“干什么呀?”小兔贝贝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兔妈妈说:“你看今天风和日丽的,我们一起去森林采蘑菇吧!”“太好啦!”贝贝立刻睡意全无,赶紧穿好衣服,还没等妈妈反映过来,就已经提着篮子冲出了家门。
兔妈妈一只手牵着贝贝,一只手提着大竹篮,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大森林,空气清新,在雨露的滋润下,一个个小蘑菇从草丛里探出了脑袋,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贝贝一会儿追追蝴蝶,一会儿捉捉蜻蜓,玩得可开心啦!突然,贝贝看见前方草丛中有几个披着“花外套”的漂亮蘑菇,便大喊:“妈妈,你快来看,这里的蘑菇好漂亮,味道一定很不错!”瞧他激动的样子,口水都流下来了。不等妈妈过来,他就伸手准备摘了。“贝贝,贝贝,快停下!”妈妈见了连忙阻止,“千万别摘这些蘑菇!”“为什么呀?”贝贝的手停在半空中,抬头疑惑地问妈妈。兔妈妈走过来,放下篮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可别被这些蘑菇的美貌吸引了,它们都是有毒的,谁吃了准会没命!”说完,妈妈又指了指篮子里的蘑菇说:“你别看这些蘑菇长得丑,但它们的营养价值可高了。”贝贝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一跳地继续去别的地方采蘑菇。
贝贝也明白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它的本质。贝贝决定做一个不光外在美,更要内在美的好孩子。
23.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面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河而死的爱国人士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24.保护青蛙
“卖青蛙喽!卖青蛙喽!好吃的青蛙,大家快来买呀!”我循声而去,看见菜场被商贩们用绳子绑了双腿,在网中不停地挣扎着,还呱呱直叫,好像在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一想到它们马上就要成为人们的盘中餐了,我感到非常痛心。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是“农田保护神”,也是捕捉害虫的“顶级专家”。它的眼睛很大,能够上下左右、十分灵活地转动;两条后腿十分发达,有助于青蛙的跳跃;而青蛙之所以能捕捉到许多害虫,功劳最大的还是它的舌头。青蛙的舌头很特别,它的舌根长在前面,舌尖长在后面,舌头上还有黏液。青蛙捕食时,舌头迅速翻射口外,粘住虫子,卷入口中,百发百中。它一天至少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希望人们停止捕杀的脚步,开始保护它们吧!
25.有趣的实验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沸腾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只见老师拿着两张餐巾纸和一根吸管走上讲台,我们心里很纳闷,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哇!太好了!”大家欢呼起来,纷纷拍手叫好。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拿出一张餐巾纸,把它撕成绿豆大小的纸屑,均匀地撒在桌面上,然后拿出吸管在纸上迅速摩擦,随后把吸管移到纸屑上方。这时,奇迹出现了:纸屑开始跳起“舞”来,有的一下跳到吸管上,有的在桌子和吸管之间搭起一座“桥”,还有的“飞”不上吸管,就追着吸管跑了。同学们都伸长脖子,看得目瞪口呆。大家正看得入迷,小纸屑却像冬天的雪花一样纷纷飘落,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一片小小的纸屑粘在上面。同学们感到奇怪,老师看着充满疑问的我们问道:“谁知道小纸屑为什么会被吸上去吗?”同学们都摇着头,大家一阵议论,还是没有理出一点头绪。
真相大白的时刻到了,老师笑着告诉我们:“塑料吸管摩擦一会后,会产生静电,静电可以吸住小纸屑,但静电消失后,纸屑又会掉下来。”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处处观察。哪怕再小的实验也会得到重大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