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好朋友聊到蒋勋的《孤独六讲》,讲到各自小时候的故事,突然被戳中泪点。将微信记录整理了发出来,聊一聊童年里的那些点滴小事,他们共同构成了现在的我们。
以下是朋友的自述。
好多人怀念童年,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回忆起来,都是孤独的等待。
小时候,我总记得我妈不喜欢小孩,嫌我烦,和我也不亲近。
他们白天上班,我姥姥看着我,或者我爷爷,还有很多时候被反锁在家。
小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养一只狗,但是我妈不同意,她说,养你我就够够的了,还要养一只狗。长大之后,我终于有了一只自己的狗。有时候,那只狗把头伸出栅栏,去看外面的车,我就觉得特别难过。
我小时候被反锁时也经常这样探出头来去看外边的人流。有一次我妈在马路上看到我半个身子在外面,吓坏了。
后来就不反锁我了。每天我早上起来,一个人都没有,我就穿着睡衣跑到隔壁,隔壁的爷爷姓关,让我叫他关老爷,他家是给人拍照的。到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张照片,我穿着红色衣服在他家里的沙发上看照片,那就是他拍的。
小时候最怕的是小朋友说,你要是不把铅笔给我用,我就不和你玩了。所以我会把削好的铅笔都给别人。
小时候自己待着,心里突然特别难过,但是表达不出来。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很多年后看蒋勋的《孤独六讲》才知道,那是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在我的周围,很多同龄的独生子女都是这么过的。我还算幸运的,我爸爸上夜班,白天在家睡觉,我还有爷爷和姥姥。
我姥爷特别敷衍我,每次我看见她,我问他这个好不好,他看都不看就说好。我那时候还那么小,居然记住了。所以我现在特别讨厌敷衍我、对我冷漠的人。人性格里的潜意识,原来都在童年形成了。
我有时候无聊,会在我爸呼呼大睡的时候给他脸上作画,他起来之后暴跳如雷,追着我赶。
我妈其实也挺爱我的,但是对我耐心比较少,我觉得可能是那会儿太年轻,性格也急躁。她一直没意识到这样会伤害到我。直到我上小学,给她写了一封信。然后她就变了,对我越来越好了,后来我发现那封信一直在她的柜子里。可是后来越长大我越不需要了,有时候反过来,我会嫌她烦,就像她小时候嫌我烦一样。
我长大了。有时候很恐惧,自己越来越像年轻时候的她。
但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让我孩子的童年有我在身边,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站在窗口,对着外边的世界痴痴地望。
以下是我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