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毕业的几位年轻人凑在一起,在巧家县城城郊租地租房建窑做坯,一只只凝聚匠心的陶坯放进窑子,经过几个昼夜烈火的煅烧,窑内的土陶已然成器。烈焰熄灭,窑温降低,开启窑门,负载于大大小小形制不同的陶器上的激情和意志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年轻人以制陶的方式承袭着源于人类童年的梦,拓展着艺术的空间。
遥想远古时代,一团团黏土在烈火中涅槃重生,蜕变为可用可赏之器。这是人类独有的伟大发明,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从汉字的起源去考察,“陶”字的甲骨文左部是土堆,右部是两个人,合起来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在窑包上制陶。制出来的陶器很宝贵,必须“重兵把守”,所以,“器”字的甲骨文是中间一只狗守着周围四只陶器。不仅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制陶,世界各地的先民们也先后以自身的方式制陶,且从实用到审美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史诗般的创造之路。千万年间,先民们的梦想和情思随风远逝,唯有偶然出土的陶器无声地讲述着他们的图腾和习俗。
早在三千年前,巧家的先民们就已经制陶。
制陶,巧家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大约在一亿八、九千万年前陆陆续续露出海面形成了陆地,同时河谷深切,造就了巧家的基本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年代,受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巧家土壤类型多样,更有适宜制陶的土壤。再加上林木葱茏,水源丰富,因此,当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意识到用烈火改变泥土的秉性的时候,一只只烙上他们生命意志的陶器便诞生了。这些陶器或用于生产生活,或用于随葬,其中一部分深埋地下,沉睡千年,今天才得以重见天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巧家县城小东门石棺墓遗址出土的陶器。
1991年6月3日,巧家县政府在建职工宿舍时挖出石棺墓,出土大量陶器。据专家考证,系三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遗物。随后,在七里徐家垴包、蒙姑段家坪等地陆续发现石棺墓,并出土大量陶器。这些陶器器型丰富,实用美观,其中,单竖耳罐为巧家独有器型,意味着此种陶器代表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如今,这批古陶被陈列于各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那段神秘的岁月。
千百年来,在沉睡的石棺墓遗址上,这里依旧族群往来,人丁繁盛,一代代巧家人依山傍水,用泥土塑造生活,发展文化:他们取土筑墙造屋、烧砖烧瓦;团泥成坯,烧制器物,把有限的生命外化为质地坚硬、跨越时空的存在。
今天,这片热土正发生着划时代的沧桑巨变,纵横交错的大道、拔地而起的建筑群以宏大的场面展示着巧家人的不屈和进取,更让人感动的是这几位坚守在城郊一隅,为传承巧家陶艺默默耕耘的年轻人!《易》云:“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巧家陶艺的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大可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