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北京一次聚会上,有幸和《时尚先生》创意总监马骥老师坐在一起。很快,我们聊起了当红的微信,我对马老师夸夸其谈地说了微信的体验有多好多棒,马老师沉默了一下,认真地看着我说:“我觉得微信不美。”
当时心里就格登了一下。作为一个曾经拿过相机作为职业的后辈,我能够大概了解到马老师话中所指。在这位自由摄影师看来,产品的本质是功能没错,但是如果在设计上不能美好地表现出产品的特质,那么这个产品充其量只能称为“好的产品”,但远远够不上“美的产品”。
到底什么是“美的产品”,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一段时间,直到我看到了另一段描述。这是一段关于Armani羊绒西装的描述,描述中说,Armani特别强调其羊绒西装的“垂坠感”,这种垂坠感对于穿着者有着极高的要求——穿着者必须不胖不瘦、体态匀称,必须经常锻炼、严格控制饮食来保持身材,这意味着自制自爱;不管是走路还是坐着必须时刻保持身体的直挺,因为垮塌的坐姿或者行姿所带来的恶劣效果会极大地被西装放大,这意味着穿着者必须自矜,对情绪对身体都有极强的控制力。换句话说,Armani羊绒西装是给那些自矜自制的精英所量身定制的穿着,要想穿出Armani的感觉,你就必须接受Armani的美学。
Sense,一般时尚界人士会用这个英文词汇来定义品牌的美学主张。对于那些赏美者而言,杯子上的一点瑕疵、衣服上脱落的一根线头、木制家具的一点突起,都可能意味着对于产品没有sense。
曾经有朋友穿着高级定制的大衣去相亲,被相亲的男人嫌弃一点也不潮。但是如果你去问他具体潮的定义,他对于潮的定义却只停留在大众时髦的层面——那些抄款、改款,除了一个所谓的“潮”字再无自我主张的品牌就是他的最爱。事实上,潮是非常小众的爱好,就美学主张而言,潮意味着相对于大众消费市场的特立独行,意味着产品美学上极大的差异化。
要说什么是sense,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标准——拿掉品牌Logo之后的盲测中,消费者是否仍然可以识别出特定的品牌产品,这就是品牌的sense。
品牌产品的sense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学主张通过设计的落地。不仅是产品在颜色、外观、可用性、功能等露出水面的部分上的设计呈现,设计最重要的功能,过去是,现在也是,把产品和人类生活链接在一起。特别是面对强调生活品质的下午茶人群,产品背后的消费主张、消费人群、社会思潮这些水面下的巨大冰川,要如何通过水面上的冰山,通过类似草间弥生的圆点这样的美学特征响亮地强调自己的不同,这不管是对于老品牌还是新品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消费的意义上来说,美学就是社会学,站在社会思潮潮头的品牌,才有可能像Chanel当年一样,在女性主义兴起的时候成就伟大的品牌。这一点,和互联网公司追求站在科技浪潮之巅并无二致,一样是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这里介绍两个例子,木智工坊赵雷“有用的设计”所追求的为生活而设计,以及梵几“平凡的家具”,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常用设计(Longlive design)思潮的兴起。
常用设计的理念是,与其奋力创新设计自然,不如退回原点重新出发。这个原点就是生活,常用设计提倡以最平易的方式来探讨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内涵,对于生活而言,强烈的视觉冲击永远不是设计的核心,如何融入生活,如何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如何渗透到生活中并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这些才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内容。
用前文的比喻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两个品牌,都是常用设计回归生活原点理念这一冰川之上的冰山。如果没有回归生活这一原点,如果没有精心设计产品的美学呈现,仅仅以良好的产品功能为荣,它们就只是海面上的浮冰,早晚有一天会破碎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下。
至少现在,因为常用设计,我比较看好这两家未来有机会成就“美的产品”——美学主张及其设计体现,构成了品牌最大的符号特征——既是品牌的sense,也是品牌的差异化。
交流请加微信公众号:Knowhow_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