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刘玄德跃马过檀溪,似醉如痴,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遇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之童子,相谈时提到,其师曾于采桑树上与树下庞统共相议论,终日不倦。读到这里,一幅隐伦高士清雅相知如清风明月般的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此后,便期待再读到有关庞统的文字。
紧接着,作者又埋伏笔。刘玄德与水镜先生相见。水镜先生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所居草堂,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二人相谈时,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下一回,徐庶走马荐诸葛时初揭谜题,“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之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自此如春雷惊梦,长啸出世。那么,凤雏庞统,该又是怎样的隆重登场呢?我充满了期待。
终于看到了!
第四十七回,题目是《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庞统终于要出山了!
然而,读着读着才发现,原来庞统出场是这样平淡。不仅没有最高层登门作请,只是为周瑜献计,而且“连环计”还是鲁肃代为转告。所幸,凤雏备受曹操礼遇,曹亲自出帐迎入,并殷勤相待,言听计从,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为火攻赤壁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棋。书中赞曰“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庞统立此大功,该领孙权隆恩之遇吧。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孙权与庞统一见面就很不投缘,我也初识庞统面目。“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孙权“心中不喜”,我也甚为失落,之前心中描绘的那一幅美好的画面也荡然无存。期待太高,失望落差也太大。孙权不念其连环策第一功,并对鲁肃明言:“誓不用此人”。哎,庞统呀,庞统,不须你有公瑾之英姿,也得差不多过得去不是?
庞统再投刘皇叔而来。
无奈,大家都是外貌协会的,“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只草草安排一耒阳县宰了事。
庞统思量:“玄德待我何薄!”上任后,每日不理政事,饮酒为乐,县事尽废。张飞领命前往问罪,庞统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刘备闻之,回想当日水镜先生“伏龙、凤雏”之言,拜其为副军师,与孔明共赞方略。
稍稍松了一口气,庞统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了。他为刘备议取西川,行汤、武之道,刘备听其“金石之言”,留孔明领守荆州,亲自带庞统进发西川。
似乎,庞统有望离开孔明,独成大功。
奈何,“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凤坡”。庞统出师不利,在落凤坡连人带马死于乱箭之下。年止三十六岁。
庞统终不得衣锦回。
读到此处,总感觉凤雏庞统似乎从未实至名归。初期出道屡受坎坷,刚刚得志却又死于非命,其遭际令人伤感。
不禁感叹,庞统貌丑,命苦也。
合书再细细思量,庞统出道的坎坷似乎又不单单是因为貌丑,而最后的悲惨结局似乎也可以避免。
好像我被罗贯中对其相貌的极端描述误导了。
庞统初见孙权时,孙权曾问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此正犯孙权之忌也。孙权平生最喜周瑜,且周瑜刚刚英年早逝,孙权正在悲伤怀念之际,庞统却出此轻狂之语,实在是自绝于东吴。
再有,庞统初见玄德,“长揖不拜”,自负之情也流露无遗。刘备宽厚,后委统以重任,带其一道进取西川。刘备兵不血刃得了涪关,设宴劳军,酒酣之际,罕见地口出轻狂之语,“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讥讽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借着酒劲令其退下,庞统大笑而起。刘备酒醒后,向庞统道歉,庞统竟谈笑自若,毫无愧悔之意。刘备再次强调“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才勉强说道:“君臣俱失,何独主公。”
庞士元之轻狂可见一斑。
再看,就算最后殒命落凤坡,似乎也是可以避免的。
刘备在涪城接到诸葛亮来信,书中明言观天象得知主将帅将有不测,切宜谨慎行进。刘备欲回荆州与诸葛亮再作商议。此时,庞统动了私心,暗自思量 :“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并力劝刘备可急进兵。刘备总是犹豫不决,庞统大笑着将事情挑明,“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刘备再不能言。临出征还将自己的“的卢”白马相让,庞统感激不尽,“虽万死亦不能报也。”
庞统恃才傲物,求功心切,轻率冒进,“的卢”白马,终妨一主。
庞统,庞士元,命苦,非单单只为貌丑也。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相也由心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