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坊出来,隔着金杨路对面就是七街坊。七街坊的门口常年开着一家卖盗版碟的小店铺。
店主是一对外地来的小夫妻,那个年月视频网站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家家户户都备着DVD,老外到中国出差,也是满襄阳路的找DVD买,因为中国的DVD什么盗版碟都能读,而且超强纠错,简直是版权的杀手,老外口口声声叫嚣着版权,可是具体到个人,人性使然啊,有便宜占谁不占。
小夫妻店里音乐、电影、电视剧、成功学,戏曲各种碟片玲琅满目。没事我和领导吃完饭就去店里逛逛,有一个阶段出什么D9的碟,2、3张就把几十集的电视剧压完,买了不少,印象最深的是《白银谷》,周末在家看的是昏天暗地,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剧,一直看到凌晨3、4点,那叫一个过瘾。
往东走两步就是开了一二十年屹立不倒的金杨拉面王,味道还不错,主要是附近做面食的店铺也没几家,又实惠,这么大一个街区的用户群撑着,生意不好反倒奇怪了。
三街坊的门口是一家交通银行,再往东一点就是970、783的公交车站,以前还有731路也从门口经过开往虹口,让人联想起小日本万恶的731部队。
车站一到早晨就有很多人排队候车,被一部部公交车拉往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卖着自己的体力、精力,疲惫了一天换回桌上丰富的鸡鱼肉蛋,面包米饭。
在这样的早晨也大概率会看到一个小哥,凌乱着头发,拖着颈椎略有些僵直的身躯,佝偻着头,忙碌的奔波在每一部到来的公交车门前,“嘿呵,嘿呵”吆喝着指挥人们上车,乘客少的时候,忽而又奔到交通银行门口,帮办理业务的顾客拉开玻璃门,呆呆的等着你进来然后再把门关上,如此重复着,一过便是一天。
不是常住的居民,很少会发现他的与众不同,而附近的居民中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历了什么样的伤痛,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今后的无数个早晨,他的人生都可能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直到他衰老的拉不开任何一扇门。
过了公交车站和电信大楼,就来到了枣庄路和金杨路路口,金杨新村的商业中心CBD,现在叫金杨第一商城,那个时候一楼是挺大的一个联华超市,家里吃喝拉撒的大部分物资都是从这搬回家。
二楼是服装和小商品城,从联华超市门口一部窄窄的带蓝色篷子的自动扶梯上去,现在经过翻新扶梯已经被拆除。三楼记得还有一家健身房,曾经办过一张卡,和领导去跑过几次步,可惜没坚持几次就荒废了。
说道健身房不禁想起了领导好友曾经介绍的一位从北京过来暂住的姑娘,据说是为了逃脱男友的纠缠,特意从北京跑到上海。她也经常去健身房。领导有一次透露小姑娘用情太深,为了男友自杀过,手腕上划的都是印子,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其实现在想想,这不也是一种用情的执着吗?不知道她几十年后回头再看看,会怎么评价青春年少时挨的那几刀。
第一商城再往东,海澜之家过去一点点,有一家卖蛋卷的面包房,长年累月天天排队,一般总得排个半个小时才能买到,不过蛋卷味道确实不错,师傅当场现做,几个铁板的炉子并排放在一起一块做,蛋液倒进去,一压,一卷,就出来一个,香甜酥脆。
卖蛋卷的马路对面就是闻名金杨的大富贵餐馆,经济实惠,老少皆宜,生意很好,记得最喜欢和领导吃那里的老鸭扁尖锅,配两碗米饭,汤汤水水,大冬天的吃的个热热火火。
现在再回头看看,金杨新村的生活设施配套确实非常完善,生活居住极其方便,有吃的,有玩的,一入夜,金杨路一条街都有得逛,珠宝店,首饰店,眼镜店,服装店,餐馆,还有街边的各种小吃摊,喧嚣,热闹,烟火气十足,接地气,如果不是搬新家,其实在那继续住下去也挺不错。
如今十年过去了,金杨新村这个空间承载的记忆还是如此清晰,只可惜前两年听说楼组长已经故去了,对门的老太太现在应该也8、90了,没有了楼组长,不知道她有没有找到新的斗争对象,也不知道她还有没有气力再和人继续吵下去……
这些年,旧人是走的走,老得老,逝去的逝去。可新村还是那个新村,街道还是那个街道,不同的只是另一拨人们继续在这儿演绎着人生的另一场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