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仁宗知生母事,忆母成狂,痛苦难当,连夜冲出宫门,飞马奔向皇陵,那里有他的生母李顺容在此奉先帝遗命守陵。
正当宋帝闯陵之时,守陵将领和众人都无法阻拦之时,此时帝师晏殊正飞奔而来。为什么是晏殊呢?因为此时谁来都不对,谁来都会激化矛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这个时候只有帝师晏殊可以做到,从小与皇帝相伴的情份亦是与众不同,孤独的少年皇帝最依赖的臣子,在皇帝的心中,晏殊亦师亦父。
吕相通知晏殊飞马赶到皇陵。晏殊深知此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晏殊神态轻松,寥寥数语,就把大事化小了。没演变到不可收拾,一切还都是在可控范围内。
永远不要在情绪中沟通问题。如果对方在激烈的情绪之中,沟通是无效的。如果双方都在情绪之中,必定要有一方作出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或以退为进。
用一个大招,化骨绵掌也是可以的,晏殊以柔克刚,可见,柔的手段并不是女人专利,而是无往而不利。
跟情绪激动的人沟通,只有先共情,先同理,晓之以情,表示我是认可的,跳出这个情绪之中。
等待对方听得进去的时候,再来动之以理。
此时李顺容也知道了,“ 听,是什么声音?” “天子仪仗。”顺容明白,此时来的不是他的“六哥儿”了,而是大宋的皇帝陛下。
侍从说大宋的皇帝就是六哥啊,顺容知道,不是,大宋的皇帝不是六哥。
一个女人,一生有三个角色,女儿,妻子,母亲。你这三种角色,不可能是一种性格。
做哪个角色的时候,你要承担起哪一个角色的责任,而且每一个角色的责任是不同的。此时,顺容立刻清醒了。
中国有句古话:“ 山高千仞,功亏一馈。”用另外一句话叫:“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
真宗,刘太后,顺容,用一辈子布的这个局,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此时此刻,皇帝带顺容回宫,真是会是最好的选择吗?
顺容听到仪仗的声音,顺容收到了,这样做是不行的。她立刻理解了,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请太监把自己抄写的经文献给太后与皇帝,愿皇帝做一个仁爱之君,愿大宋风顺雨顺,国泰民安。
因为顺容也是深深理解,三个人各归其位,是于国家,于宋室,于赵祯最好的安排。
先帝赵真宗就是这样安排的:刘娥为太后临朝垂帘听政,顺容守陵,赵祯继位。赵祯的身世必须得到保密。
而以当时,主少国疑的时候,也只有刘太后刘娥方能对付这复杂的朝堂,政治形势云谲波诡,这些局面,换了谁也是搞不定的,政治不稳定,受累的还是朝堂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