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神:“了解什么是精力管理,明白自控力和意志力是如何消耗的,然后从习惯开始练习,不断获得成就感。当你对如何养成一个习惯已经轻车熟路,那么不管是这个习惯还是那个习惯,对你来说就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让未来现在就来》一书中谈到,大神小六2015年初以“学渣”的身份开始每天坚持写一篇书评,然后进行拆书,平均一个月保持10本书的阅读量(一周2-3本),坚持不断输出,每周3-5篇文章促使他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体系,有了一大波粉丝,被邀请线上线下分享。有的人说,六神似乎仅靠阅读写作成功完成了“学霸”逆袭之路,我想说,那是你没看见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时间管理、习惯养成、“学霸”自学模式成型等等这一系列在坚持阅读写作这件事中带来的隐形“福利”。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包括半年前的自己,看起来是别人眼里的上进青年,买了很多书,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培训和学习群,年度计划里有不下20条希望提升的或学习的技能:英语、健身、插花、茶艺、手工制作、陶艺、手绘、思维导图等等,每天的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但一年又一年下来,我发现每一项都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画着手绘想着英语水平为什么仍然停滞不前,插花快点学完一会的健身课好像来不及了......这些技能依然月复一月地摆在我的计划中,而我的工作也并没有因为多学了这些技能有所提升,反而时间上更难以平衡,忙碌的最后,结果是崩盘。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度以为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时间管理不够好、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效果不佳,看完六神没有任何修饰和夸大的逆袭之路,我突然醒悟了:不够专注。人的精力不可能被平均分散到N个项目中,至少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你需要一段时间专注于一个技能提升项目,用不了多久你会看到自己在这个技能上的明显进步,即“正向反馈”,激励你更加投入并取得更大进步,同时在这个坚持和专注的过程中,你会收获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你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频率和自学模式,将之复制于其他技能学习,最后事半功倍。
2、六神:”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忘记了绝大多数看过的,但是记住的,成为了现在的你。“
感谢六神,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因这一句话释然了。大学至今,我的手写书摘已有十几本,学术、小说、励志鸡汤、职场等等各类书籍涉猎很多,每次我翻起这些书摘时内心是非常焦虑的,因为我发现即使是一个月前的书摘,我竟然都几乎没有印象了,我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直到看见六神这句话,醍醐灌顶。是啊,工作中领导夸我思维开阔,不就是因为我读书类别广么;朋友们夸我看事情总是更加透彻,不就是因为我在每一次书摘中都作了深度思考么......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一样,都默默地丰富了我们。
当然,六神的知识管理也给了我很大启发,阅读这件事,我需要这么做:
1)在阅读中构建知识体系。不论是书本阅读还是网上各类信息分享,我可以按照主题分类储存,用思维导图或康奈尔笔记法等形式统一管理知识的输入;
2)针对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四种饮食类型:主食阅读(提高职场核心竞争力)、美食阅读(锻炼身心)、蔬果阅读(工具类)、甜点阅读(消遣类)。四个层次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RIA拆书法可以作为有效的阅读方法。
3)阅读后的高质量输出:如分享、书评等形式。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坚持输出,才能将知识内化、升华。学习的质变不在于你的输入量,应在于你持续有价值地输出或分享。
3、引领未来的六种能力:意义感、娱乐感、共情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
职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像拿着洋娃娃的孩子对长大的渴望。步入职场后,我们又像怀念孩童时期的美好一样悼念自己已逝的无虑青春。时间是条单行线,我们能做的就是遵守交通规则一路前行。鸡汤只是前方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美好但虚无,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去前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怎样到达,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确方向,持续前行。相比鸡汤,我们需要鸡血。
六神对于职场的感悟,透彻而又实在,像路口的指示牌一样清晰指示了岔口的方向。
1)交流:更多需要关注对方的感受,而不是立马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这一点不难理解,大家想想屈臣氏的推销阿姨就明白了。热情的阿姨们总是先把你的肤质批到你都恨自己,然后立马向你推荐某某品牌的产品,丝毫不顾及你已彻底冷却的购物欲。作为一名HR从业者,我深深体会到先理顺情绪,再谈问题的道理。就比如你灭火之前一定要先关掉开关,再去扑灭是一样的道理。不可否认,沟通能力决定了一个职场人的高度,特别是影响型沟通力。
2)没人为事负责的时候,你来负责,不管有没有给你头衔,你都是领导。我只想说,当你开始承担越来越多你上级的工作内容时,不是他要走,就是你要走了,因为,你要升了。
3)关于跳槽,六神说了公利、私利这两类因素。我个人认为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就几乎可以判定是否需要离职:你开心吗?个人是否在成长或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如果后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论前者是否回答“是”,都需要考虑离开了。当然,得出答案的前提是你真正完成了自己的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