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在我们痛苦时、在我们开心快乐时……第一个映入脑海中的念头就是“回家”!那里是温暖的源泉,那里是安全的,那里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爱的开始!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又多了一份独立感,父母总是不放心我们。而我们长大了,我们的世界和认知与父母是不一样的。那么以父母的思维和认知来决定我们该做什么,势必会产生冲突,到底是应该坚持自己还是遵从父母呢?
今天听到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分为:人格分化,情感链接;人格分化,情感隔离;人格共生,情感链接;人格共生,情感隔离。回忆自己的家庭,我突然发现这些模式在我们成长的阶段里都有经历!
婴儿时期,我们与父母人格共生,情感链接。母婴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自然的人格共生,情感链接模式。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父母,在这个世界立足生存。孩子完全要听从父母,并且受到父母全方位的照顾。这个时候,家庭对于我们来说是全部,也是完全依靠的摇篮。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跟父母总会意见相左,发生冲突。父母觉得孩子变了,以前乖巧的孩子,成了冤家,天天跟自己顶嘴。我们也觉得父母变了,不再对自己全然地爱,而总是有条件地爱我们,必须服从,才能得到爱!这个时候,关系模式有可能是人格分化,情感隔离或者人格共生,情感隔离。
但今天我才突然明白,我们害怕的是人格共生!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期望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不是被别人规定而活,包括父母也无权决定我们的未来。这样我们开始与原生家庭疏离,但也许这个分离做的有点过犹不及,人格分化的同时,情感也隔离了!但情感隔离势必会导致内心的痛苦。至亲之人和我们的感情是深入到骨血中的,他们潜移默化地印刻着我们的生命轨迹。而与他们感情的分离,也是对我们生命情感的分离,整个人的情感也会是极其不完整的!
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困惑难道分离是错误的?今天听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分类,我顿悟,原来我们惧怕的分离是与亲人感情的隔离。而作为独立个体,我们追求的是人格分化!这样的人格分化并不是对于父母的背叛。对于原生家庭,我们要的是人格分化,情感链接!
保有自己独立的认知与原则,作为生命个体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与父母在感情上亲密链接。爱着彼此,却彼此尊重个体的独特与自我的价值。父母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和生活,但他们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爱的链接,温暖的源头。
世上的关系中,只有亲子关系是为了分离,这个分离不光是因为时间,年华老去的父母与子女生死的分离。更多的是子女长大,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再与父母是共生体。子女有了独立的思想,而正是彼此的亲情与爱,让我们之间可以包容和理解各自认知与思想的不同。当父母子女之间接纳彼此的不同,那么人格分离后,我们会活得更好!
这是目前我心中理想的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当然前路漫漫,我们与原生家庭还会有争执、有难过、有挣扎,但我坚信彼此心中怀着是爱的初心,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跨越的。心中这深沉的爱可以照亮我们的前路;心中的这份爱也可以让我们坚定自己独有的信念和认知,让我们内心安定,彼此独立却同时爱着!
大概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家的意义吧!它让我们学会真正去爱,是用独立的人格自由地去爱当下真实的自己和我们的父母。是让我们每个人彼此独立,却情感亲密。
在这个温暖的家里我们尊重着各自的独立并无条件地爱着、支持着对方。家让我看到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父母,并且接纳这样的自己、感激并珍惜这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