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
每个地方过清明节时的饮食习惯和祭祀风俗都不一样。但大家的心愿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祭祀我们的祖宗,教育后代不能忘本。
来到这边后,每次过节,我都会与家里对比一下,区别还是很大的。这边过清明节,类似家里过重阳节,大家都很重视。记得小的时候过清明节前,妈妈就会准备很多祭祀要用到的物品,纸钱、香、苹果、茶果、发糕、大公鸡、酒、茶、鞭炮,这些是必须要准备的,有的人家还会买一个烧猪。到了这一天,家里的长辈都会早早的起床将所有的祭祀品都放在一起,然后,大家一起到山上的墓地里祭祀先人。等香和纸钱都烧过后,就收拾东西回家。回到家,还要将祭祀品摆出来,再拜一次祖先,然后这些祭祀品就可以吃啦。
清明节这一天,餐桌上永远都会有一道炒大公鸡的菜和一锅菜干鸡汤。炒大公鸡的用料很简单,葱、芹菜、大蒜、盐、酱油肯定少不了。有的时候很喜欢放一些咸菜一起炒。
这边的清明节比较隆重些,都是最亲的兄弟一起去祭祀祖先。头一两天家里的男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商量好,然后将所有要祭祀的物品全部买好。
这边一般都是女人们掌管厨房大权,男人只负责到山上祭祀祖先。女人们早上先把所有的菜都准备好,将早上要吃的菜先做好,大家坐在一起吃了,然后男人们就带上所有的祭品到上山祭祀祖先。女人们就留在家里继续准备晚上要吃的菜。
早上还会准备一种清明节要用来祭祀祖先的小吃,听音名叫:叫粑。在做的过程中一些年长的女人还会念叨叫粑做的大一点,媳妇生出来的小孩才大。叫粑是用纯糯米加纯粘米按一定的比例磨成米面,参适量的水揉成粉团,其他什么都不加,然后搓成一个个小面团,锅内用柴火烧一锅开水,将一个个小面团放进开水里,等小面团一个个浮起来就熟啦。捞起来放一边就可以吃啦。刚煮好的面团有一股浓香的米香味,还有一些淡淡的甜味。有的人喜欢直接吃,有的人喜欢沾白糖一起吃,有的人喜欢将叫粑放到菜里一起煮着吃。
晚上的菜比较丰富,通常这里都会煮羊肉。这边办事情时比较喜欢吃羊肉。等男人们从山上下来时,就开始吃晚餐,晚餐少不了酒。酒文化在这里很浓,基本上每个人都喝酒,一杯两杯下肚子后,酒话就开始啦。可以扯到天南地北,一副不醉不归的样子。
每年清明,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以何种方式祭祀祖先,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做人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