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了一本书——《作文六要》,看了这本书开始我就有了写作的冲动。觉得身边有太多值得、可以去记录的了。能写的太多太多了。于是,开始写诗。并且告诉自己,好与不好不计较,写比不写更重要。用这样的认知鼓励自己,写就完了,于是开始陆陆续续的写写写。
之前还听到一个说法“每天都写,就是在做学问。”之前还不是特别理解,今天貌似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写作,也更加的理解了这句话。
然而我已经忘了那本书具体写了啥了,上次和朋友聊到《作文六要》,她说“五感法”,我才反应过来,但是我也忘了是那五感了。有点讽刺,全然忘了《作文六要》具体讲了些什么。真是忘性有点大,不过好在并没有忘记——写就完了。其实经常也会觉得不知道写啥,有时候强迫自己去看,去感受,去想,去思考,去写。经常性的想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经常性的写着写着就像在论述什么。虽然这算是自己的特点,可也经常感到认识不够深刻,论述会很没有深度,但是,写更重要,就像现在敲下这些文字,杂乱、飘渺……但是如果不敲就什么也没有。
还记得在做老师时,教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写——人、事、物、景,四个方面,并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入手方法,现在偶尔看看自己写的也在遵循这样的方法,所以经常有一种小学生写作文的感觉,不过现在的我会写得更加的主动、自觉,也更自由。毕竟我告诉自己——好与不好不计较,写比不写更重要。有时候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有时候则会有一种文字从血液里流淌而出的感觉,后者会让我感觉到愉悦,甚至省心舒畅。这就更加坚定了写的信念。
包括前两天和朋友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写作在人生中占有的地位,或者说业余爱好在人生中占的地位。也因此得以深入思考,写作对于我自己的意义或者说目的。
结合最近在了解一些新知识和看一些书,对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两种理解,一个务实一个务虚,无论哪一个都值得去写下去,毕竟——好与不好不计较,写比不写更重要。
结合着知识的写作就是——笔记,特别是回忆式笔记——记录学习过程。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理论——想要通过文字表达清楚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前提,那至少说明学有所获。表达得越精炼深刻无疑就学习得更深刻。这是务实的,比起随堂笔记,我个人认为此类回忆式笔记有着更加特别且深刻的用处。这也算写作?在我看来——写就算。你能把高深的东西写出来,妇孺皆能看懂,可需要相当的功力,可需要相当的思考理解,以及需要相当熟练写作这样的表达方式。笔记——一种非常务实的写作,目的性强,意义明确。
另一种务虚的写作方式就更加的宽泛。简单说——看到啥就写啥,感觉到啥就写啥,想到啥就写啥……可能毫无目的,就是简单的写,也可以是分享感受,记录美好,宣泄情绪……都可以。看似没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却也有着其别样的不同意义。回到开始那句话“每天都写,就是在做学问。”这可能有更务虚的成分。作为普通人,可能很少回去思考这样的话题,然而今天脑袋里冒出了另外一句类似的话,或者说更直接的话“写作是一种时代历史的个人注解。”怎么说呢?经历了两年多的新冠,普通人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或者就是你有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去把它记录下来,那就是对新冠这一事件的注解,或许这样的注解有着其片面性,可它无疑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声音,无疑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注解。毕竟你回头去看过去每个时代不同人的写作内容,无论是散文,诗歌或者是小说更别说是历史了,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时代的印记,都会有助于我们去了解那个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时代。所以,你写下的,何尝又不是在做着同样的事呢,何尝又不是在做学问呢,越是真诚,这样的感觉会越强烈。
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呢?无疑,写作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和手段,务实的说还是一个极低成本的手段,只需要你拿出一些刷小视频的时间,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人生,让它更值得过。
当然,写作也只是人们诸多表达方式的一种,甚至写作,也可以不拘泥于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遇到事情画个计划图也可以算是,或者日常简单的语言表达——只要你加入有意识的“审视”,甚至以世界为介质,以自己为笔,以行动用力,去“写作”——这个“甚至”值得我好好去品味,去思考。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勇敢的去写吧,你看见的,感受到的,想到的,思考到的……毕竟你还可以那样鼓励自己——好与不好不计较,写比不写更重要。更要相信自己,写得多了,想得多了就会写得越来越好,也自然会有写得不错的文字。
这个时代的痕迹会在你的文字当中流露出来。写作是一种对时代历史的个人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