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有沟有通,也就是有问有答。我们一天的沟通和对话,很多都是由发问和回答所构成,既无发问也无回答的对话其实非常少。
医生通过提问,了解病患的病症、病史,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记者通过提问,了解采访对象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写出真实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才能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而在家庭教育中,提问也是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想法,能增进亲子关系和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
以色列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据他回忆,年幼时放学回到家,他的母亲总问:“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拉比认为正是母亲的这句话,让他养成了“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好习惯。确实,正确有效的提问对于孩子的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动性。
“今天你提问了吗?”是犹太人与孩子交流的“标准用语”,整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用这句话迎接放学归家的孩子,也出现了很多对人类进步的天才,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
所谓发问,就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他的潜力所在。 世界顶尖的潜能激发教练安东尼•罗宾是很多世界级名人的心理教练。他的发问技术是一流的。在他已经出版的《唤醒你心中的巨人》一书中,几乎全篇都用发问来引导读者,无怪乎他说,所谓的“成功的人生”就是“问自己一个更好的问题”;问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
在教练沟通技术中,教练是通过发问来发掘被教练者的心态,收集资料,让对方找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发问的态度是中立的、有方向的和建设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通过发问打开对方的心扉和思维,找到很好的解决之策,也会让对方感觉到一种支持,挖掘出更多的不同观点。
在提问时需要精简扼要、有方向、有建设性和关联性,态度须保持中立,不能是诱导性和指责性等带有自己观点的问题,多用善用开放性问题。发问是教练实施教练工作的最主要功能和基本技能,起着了解被教练对象的详细情况;清晰他的位置;洞悉对方的心态和见解;理清他的目标;认清事实真相的多重作用。
说到教练发问技术,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教练,那就是苏格拉底。在一场关于奴隶是否有灵魂的激烈争论中,苏格拉底用一箱蜂蜜酒打赌,他能够教会一个普通奴隶勾股定理,他没有投影机、讲义,也没有教科书。他教那个奴隶只需要两件工具: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和听取回答中隐藏的含义的能力。时至今日,人们还怀念着苏格拉底大胆打赌时所采取的发问方法,将之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
人其实是在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中自我成长,不断突破的,提问不只是对于成人很重要,也是孩子潜能发展的表现。儿童在3岁后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而4岁时提出的问题数量会达到人生的峰值,每天大约会问400个左右的问题。
在幼年时期首先会问很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简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了,就是好奇宝宝。好奇心是我们看向未来的眼睛。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积极引导,保留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完成对这个世界最原始的认知,促进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当孩子提的问题越多,他对世界的思考也就越多,从而具备更多的自主学习动机,成长速度也更快。
成功和伟大的人物都善于发问。爱因斯坦曾这样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随着现代社会中大量的知识快速地更新,提问能力成为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获取智力成就的关键。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出有效的问题,来正确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提问也是家长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
如何正确的提问,正是作为教练型家长,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也是让孩子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学会如何表达的必要条件。
提问是一门艺术,家长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孩子思维的发动机,是撬动孩子思考的支点。作为教练型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倾听,如何发问也是一门技术。
在心理咨询的学习中,作为心理咨询师,提问技能也是被着重强调的。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许多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很多就是发问的方式出了问题。
比如,一个小姑娘找到妈妈,说有人偷了自己的笔,妈妈的反应是:“你敢肯定不是自己弄丢吗?”“自己的东西随便乱放能不丢吗?”“不是跟你说过贵重东西要放抽屉吗?” 孩子丢了东西,本来心里就很难受,告诉妈妈其实是想找妈妈要点安慰的,结果却被妈妈的责问给惹急了。没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安慰不说,还生一肚子气。
想想你是不是也喜欢用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的呢?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经历得多,总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于是我们经常一味地向孩子发问、给出建议、甚至指责孩子。父母的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导致的结果却往往是孩子要么不思考、全盘接受父母的建议、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要么就是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产生厌烦、叛逆,出现“你别管我,不要你管”的情况,由此亲子交流宣告失败。
你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答案,取决于你提问的方法。作为一名教练型父母,需要很清楚地知道问每种问题的作用是什么,在与孩子沟通和教育中,家长要做到会提问,首先自己要知道如何提问,知道怎样提出优质的问题。发问问题总共有几个方向:收集信息、明确目标、启发引导、激励对方、挑战对方。根据不同的情形,提问主要分为几种:
1.是选择性提问,答案是回答“是”或“否”的问句;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供选择之答案的问句;难道式问句——没有选择的选择性问句。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发问让孩子来做出选择,比如,早餐想吃包子还是面条,周六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玩,晚饭后是在小区散步还是去河边慢跑,这两件衣服更喜欢哪个颜色。提供选择就是在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孩子就渐渐地就培养了独立意识,长大后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遵从自己的内心。
2.是开放式提问,则是通过提问,开阔孩子的思想,激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从内而外的寻找答案,看到隐藏在问题后面的更多可能性,孩子回答的答案并不是家长所预设的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的问题,“雨是从哪里来的?”“彩虹是什么?”“为什么人要吃饭?”等等,有时我们面对孩子提出问题时,都是自己想办法提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可这样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感,另一方面也切断了孩子自己思考的可能性。但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来问孩子,“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呢?”就会引导孩子做进一步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想法。
3.精简扼要,明确清晰。发问的问题是什么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倘若孩子无法在你的语言中清楚地找到问题,也就不会给他带来启发和思考。
4.有方向。发问是要有所方向的,它一般指向扭转注意力,让我们注意所忽略的问题,能发掘出可利用的资源等。
5.有关联性和建设性。启发性的发问打开对方的心扉和思维,找到很好的解决之策,也会让对方感觉到一种支持,可以挖掘出更多不同的观点,从而创造出双赢的关系。
6.保持中立。教练是“无我”的镜子,在发问的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解答不给予个人主观的评价,真诚接纳积极关注更有助于孩子向自己打开自己的心扉。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多学习发问技巧。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从直观到形象再到抽象,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尝试,尊重孩子的意见,总结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提问方法,也要引导孩子主动“问”,而家长在“答”中进行适时的引导,还要学会变“他问”为“自问”,去掉“父母总没错”的思想,与孩子的交流就会变得更顺畅。。
针对重点是3岁以下的孩子用封闭式提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性;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采用假设性提问和开放式提问,引发孩子思考,符合孩子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在提问中还要有批判性思维,当你真的开放、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思考才有机会开展。
当然,育儿中家长学会提问很重要,保护孩子爱问的心,认真回答孩子,还有激发孩子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更为重要。
而我们自己,也要保持提问和好奇的心。开始每一件事前向自己提问,事后复盘提问反思,之前预计设想的完成得怎么样了。与别人交流时带着问题去,目标也会更清晰。也爱提问爱思考的家长是给孩子『发问』最好的一课。